痢症脉候
下痢沉小微细者吉,洪大滑数者死。沉弦者重,脉大者为未止,微弱者为欲愈,虽发热不死。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即愈。下利发热而渴,脉弱者自愈。《医通》曰∶痢白沫初起,脉小滑,能食者,易治;洪大急疾,四肢厥冷者,难治。久痢脉微弱小细者愈;数实,或虚大无根者危。下痢脓血,初起脉小滑,或弦软,身不热者,易治。数实滑大而身热者,势虽甚,犹或可治。若先不热,五六日后反发热,脉大者,必死。久则脉宜芤迟虚,不宜数盛滑实,身热不止,口噤不食,或久痢脉结代,反骤能食,为除中,皆死。下痢脉,六七日后最忌强盛。凡下痢脉浮身热,作风治。脉沉身重,作湿治。下痢为肠胃病,虽频迸,而能食则吉。若噤口痢初起,脉数实可治,久痢反不能食,脉见有余者死。惟小弱流利者,当作胃虚治之。

- 痢症脉候《类证治裁》
- 痢症论治《类证治裁》
- 痢症脉论《三指禅》
- 痢症方《医学三字经》
- 痢滞论《胎产心法》
- 痢症《医学三字经》
- 痢滞论《妇科秘书》
- 痢症《医学从众录》
- 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泻《孙文垣医案》
- 痢症《麻科活人全书》
- 连出不收《经验麻科》
- 痢症《医理真传》
- 连床散《冯氏锦囊秘录》
- 痢症《评琴书屋医略》
- 连床散《仁术便览》
- 痢证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 连附六一(汤)《汤头歌诀》
- 痢证总括《医宗金鉴》
- 连附六一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痢证《医法圆通》
- 连附四物汤《医方论》
-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
- 连甘茶《茶饮保健》
-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 连骸《中医名词词典》
- 痢泻《急救良方》
- 连骸《中医词典》
-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 连环疳口风《中医词典》
-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连接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