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症脉候
郁脉多沉伏,或结促,或沉涩。郁在肝肾见于左,郁在心脾见于右。气血食积痰饮,一有留滞,脉必止涩,但须有神,有神有胃气也。郁脉虽沉伏结促,有气可散,气通则和。若牢革弦不和,正气先伤,无气可散,即调补难效,况误行耗气药乎!所以郁症得弦强脉者,多成虚损。(《医通》)

- 郁症脉候《类证治裁》
- 郁症论治《类证治裁》
- 郁中《中医词典》
- 郁症《证治汇补》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四圣悬枢》
- 郁症《寿世保元》
- 育《中医词典》
- 郁症《续名医类案》
- 育肠丸《洪氏集验方》
- 郁症《中医名词词典》
- 育肠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郁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育麟宝《保健药膳》
- 郁证《明医指掌》
- 育神茶《茶饮保健》
- 郁证《万病回春》
- 育阴潜阳《中医词典》
- 郁证《古今医鉴》
- 育婴丹《扁鹊心书》
- 郁证《医学正传》
- 育婴脉《丹医秘授古脉法》
- 郁证《中医词典》
- 彧中《针灸大成》
- 郁证《景岳全书》
- 彧中《气功外气疗法》
- 郁皂茶《茶饮保健》
- 彧中《中医词典》
- 郁燠(ào奥)《中医词典》
- 彧中《针灸学》
- 郁有六名《医学传心录》
- 浴《中医名词词典》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