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泄泻者,胃中水谷不分,并入大肠,多因脾湿不运,《内经》所谓湿多成五泄也。一曰飧泄,完谷不化,脉弦肠鸣,湿兼风也。(平胃散加羌),独、升。柴。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二曰溏泄,肠垢污积,脉数溺涩,湿兼热也。清六丸、大厘清饮,或胃苓汤黄连。经云∶暴迫下注,皆属于热。三曰 泄,大便澄清如鸭屎,脉迟溺白,湿兼寒也。治中汤附子理中汤肉豆蔻。经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四曰濡泄,身重肠鸣,所下多水,脉缓,腹不痛,湿自甚也。四苓散苍术胃苓汤草果。经云∶湿甚则濡泄。五曰滑泄,洞下不禁,脉微气脱,湿兼虚也。四柱六柱饮,或四君子汤加升、柴。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难经》所云五泄,一曰胃泄,饮食不化,即风乘湿也。胃气汤。二曰脾泄,呕逆腹胀,即暑乘湿也。香薷饮、参桂苓甘露饮加姜。三曰大肠泄,肠鸣切痛,即燥乘湿也。五苓散。四曰小肠泄,便脓血,小腹痛,即火乘湿也。承气汤下之,再以黄连解毒汤加归、芍治之,次以芍药柏皮汤止之。五曰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变为热泄也。八正散木香槟榔,次用天水散。此外有痰泄,痰泄脉滑类弦。

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二陈汤浮石黄芩神曲姜汁竹沥。或吴茱萸汤温服。探吐痰涎,泄自愈。有食泄,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治中汤加香、砂、枳、术、楂肉陈皮谷芽麦芽

伤酒泄,嗜酒伤湿,便青绿色,葛花解酲汤。有暑泄,暑泄脉虚。自汗面垢,暴泻如水。薷苓汤、桂苓甘露饮

伏暑久泻,玉龙丸。有盛暑伤其外,阴冷伤其中,为内外交迫。连理汤。有肾泄,即五更泄,一名晨泄,由命火衰,肾虚不摄。宜补骨脂五味子、山萸、肉桂山药茯苓小茴香杜仲菟丝。有脾肾泄,由二经并虚,朝泄暮已,久而神悴肉削。四神丸。有饭后即便,亦由脾肾交虚,真火不能腐熟水谷,故食下即泄。二神丸。有滑泄久而不止,固肠丸。由气虚下陷者,补中汤。或大便滑泄,小便精出者,万全丸。若老人诸泄,不宜多用渗泄分利。以人生五十后,升气少,降气多,渗利太过是降而益降,未免重竭其阳,泻多则亡阴,谓亡其阴中之阳。宜升提阳气。如升、柴、独、防,佐以术、附、补骨脂。士材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治泄者,当权其轻重缓急而用之。

凡泄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举,必脱滑不禁,然后以涩药固之。

凡泄水腹不痛者,湿也,宜燥渗。完谷不化者,气虚也,宜温补。腹痛肠鸣,水泄一阵,痛一阵者,火也,宜清利。时泻时止,痰也,宜豁之。泻后痛减,食积也,宜消之。脾泄久宜涩,下陷宜升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泄泻论治《类证治裁》
  2. 泄泻论宿食《婴童类萃》
  3. 泄泻脉案《类证治裁》
  4. 泄泻论《女科折衷纂要》
  5. 泄泻脉候《类证治裁》
  6. 泄泻论《妇科秘书》
  7. 泄泻门《幼科切要》
  8. 泄泻论《古今医彻》
  9. 泄泻门《张氏医通》
  10. 泄泻论《胎产心法》
  11. 泄泻门《医方考》
  12. 泄泻论《症因脉治》
  13. 泄泻门《丹台玉案》
  14. 泄泻类《察病指南》
  15. 泄泻门《小儿推拿广意》
  16. 泄泻九法论《叶选医衡》
  17. 泄泻门《小儿推拿广意》
  18. 泄泻简便方《幼幼集成》
  19. 泄泻门《幼科推拿秘书》
  20. 泄泻兼发灼《医学衷中参西录》
  21. 泄泻门(幼幼汇集 中)《古今医统大全》
  22.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妇科秘书》
  23. 泄泻门推法《推拿抉微》
  24.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胎产心法》
  25. 泄泻脾弱《奇方类编》
  26. 泄泻腹痛反复发作10余年《名师垂教》
  27.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保婴撮要》
  28. 泄泻方《医学三字经》
  29. 泄泻诗《医学实在易》
  30. 泄泻从湿治有多法《金匮钩玄》
  31. 泄泻死证《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