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

《评琴书屋医略》书籍目录

见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湿热食积相并,则成此症。痢色有赤有白之不同,亦因其受病有热重湿重之各异。热胜于湿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若赤白各半,则气血两伤。治法当宗刘河间先生调气和血之旨(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兹因将赤痢、白痢、赤白痢,分症处方治之。

赤痢方

金银花三钱  建神曲一钱半  山查核二钱 当归身一钱  红曲米一钱  生甘草八分  云黄连一钱

或加陈茶结糖各三钱同煎。

痢色赤甚或酌加红花六七分,地榆七八分引。

热甚黄连银花各再加一二钱。湿加滑石防风。食滞加莱菔子苗、厚朴。腹痛频加木香数分。便涩滞而大痛加酒炒大黄数分或钱零。若久痢微痛涩滞而燥渴者为下多伤阴加生地阿胶、黑芝麻白芍(去二曲、山查、连),或独用六味地黄汤主治。凡痛缓积稀为热滞渐去,当和血,生熟地黄、生制首乌、当归白芍黑豆黑芝麻为要药(去二曲连山查)。

白痢方  

滑石三钱  炒银花二钱  建神曲一钱半 泡苍术一钱  绵茵陈二钱  生甘草五分  防风肉一钱

加炒香莲叶二钱为引(鲜干任用)。

湿微或渴减苍术,湿盛不渴加苍术,或再加白术茯苓。另有见症当加药当看前赤痢症所列。

赤白痢方

银花三钱  建神曲一钱半  青皮五分  防风八分  滑石三分  黄连七分,土炒  陈皮五分甘草八分

当归五分、苍术五分为引。

如赤多于白当归倍苍术(或再加多些银花黄连)。白多于赤苍术倍当归(加多些防风)。服二三剂后若得痛缓积稀加白术茯苓、当归、白芍以调和气血(去滑石、青皮,或再去黄连、苍术减少银花,或再加木瓜、甘草改用炙)。

另有见症当加药乃看前赤痢所列。

凡久痢仍脉数有热香连丸最佳。倘赤白将尽症,转脉虚自汗,真人养脏汤诃子散在所必用。

经验赤白痢方。银花、滑石、白糖各等分,多煎代茶漫饮。(又赤痢银花倍滑石,白痢滑石倍银花)痢已久便仍滞,加打破黑芝麻同煎,口干渴加生粉葛肉同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评琴书屋医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评琴书屋医略》书籍目录
  1. 痢症《评琴书屋医略》
  2. 痢证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3. 痢症《医理真传》
  4. 痢证总括《医宗金鉴》
  5. 痢症《麻科活人全书》
  6. 痢证《医法圆通》
  7. 痢症《医学从众录》
  8.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
  9. 痢症《医学三字经》
  10.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11. 痢症方《医学三字经》
  12. 痢泻《急救良方》
  13. 痢症论治《类证治裁》
  14.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15. 痢症脉候《类证治裁》
  16.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 痢症脉论《三指禅》
  18.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9. 痢滞论《胎产心法》
  20. 痢如膏血候《诸病源候论》
  21. 痢滞论《妇科秘书》
  22. 痢如膏候《诸病源候论》
  23. 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泻《孙文垣医案》
  24. 痢门《医方考》
  25. 连出不收《经验麻科》
  26. 痢门《张氏医通》
  27. 连床散《冯氏锦囊秘录》
  28. 痢脉案《类证治裁》
  29. 连床散《仁术便览》
  30. 痢论《史载之方》
  31. 连附六一(汤)《汤头歌诀》

《评琴书屋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