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脉案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徐 老年上盛下虚,呛咳上气,声哑嗌干,咳则起坐,卧不安枕,溺黄便硬。此由温邪化燥、渐传入腑,脉虚涩,两寸俱大。治仍清上。用生地麦冬竹叶沙参贝母玉竹山栀甘草枇杷膏,数服遂平。

朱邑尊 疟瘳复感秋燥,虚阳上冒,则为头眩耳鸣,津不上供,则为舌干咽燥。加以公事劳心,渴饮脘闷不饥,左寸关脉大于右,是秋令亢阳致病。后液涸,最忌燥药劫津。用钗斛丹皮沙参麦冬鲜生地栝蒌霜、洋参茯神,二剂霍然。

王女 秋感风燥,头晕热烦,咳连胸胁震痛,吸气有音。治宜清肃上焦,勿令气痹。豆豉杏仁、贝母、橘红、蒌皮、桑皮蜜炙、桔梗、嫩桑叶枇杷膏和服。

三剂而平。

董氏 经闭忽通,下损佳兆。近逢秋燥,寒热渴烦,脉数唇干,嗽多寐少,症由阴液不足,肺脾感燥而成,治在滋养营液。用局方甘露饮∶生熟地黄、麦冬、石斛甘草茯神枇杷叶,加五味、杞子、甜杏仁、梨肉。

四服症退,数脉顿改。但着左卧则咳而胁痛,去五味、梨肉,加桑皮(蜜炙)、白芍。四服更适,饮食亦加,调理渐愈。

岳 老年因怒失血,渴烦羸瘦,延秋燥气加临,舌紫黑,干薄无津,溺涩痛,右尺偏旺。肺肾液涸,心胃火燔,恐延痉厥。用犀角地黄汤加麦冬、石斛、鲜藕。再服舌润苔浮,但呃逆颔动,肉 筋惕,乃风火成痉。急宜滋液熄风,复脉汤去姜、桂、麻仁,加竹茹钩藤乃定。

汤氏 衰年食少病羸,胃阴虚弱,冬感风燥,疮疥搔痒,时或寒热谵烦,口渴舌焦,额汗冰指,脉左虚大,右疾数。此阴阳交损,兼风燥劫津,治先甘润除烦。鲜地黄玉竹、沙参、石斛(各二钱)、麦冬、当归(各钱半)、黄 (八分)、霜桑叶(二钱)、蔗汁(半杯)冲服。热退舌润。随用潞参、黄 、茯神、枣仁当归白芍、玉竹、莲、枣。平补阴阳,症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燥脉案《类证治裁》
  2. 燥论《叶选医衡》
  3. 燥门《张氏医通》
  4. 燥凉《中医词典》
  5. 燥门《寿世青编》
  6. 燥类《药鉴》
  7. 燥门(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8. 燥类《寿世保元》
  9. 燥门方(计方五条)《脉症治方》
  10. 燥渴《医学心悟》
  11. 燥门要药《冯氏锦囊秘录》
  12. 燥可去湿《中医词典》
  13. 燥气《中医词典》
  14. 燥咳《金匮翼》
  15. 燥气感冒《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6. 燥咳《中医名词词典》
  17. 燥气喉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8. 燥痉《温病条辨》
  19. 燥气霍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燥痉《中医词典》
  21. 燥气咳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2. 燥金郁之病《儒门事亲》
  23. 燥气论《温病条辨》
  24. 燥金肺辛清针《儒门事亲》
  25. 燥气论《医原》
  26. 燥解《儿科萃精》
  27. 燥气疟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燥结《回生集》
  29. 燥气伤肺《中医名词词典》
  30. 燥结《仁术便览》
  31. 燥气伤肺《中医词典》

《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