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症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凡病无不起于郁者,如气运之乖和也,则五郁之病生。经言木郁达之,宜吐。火郁发之,升散。土郁夺之,攻下。金郁泄之,解表利小便。水郁折之,制其冲逆。此论胜复之变。情志之怫抑也,则六郁之病作。

经言怵 思虑则伤神,忧愁不解则伤意,悲哀动中则伤魂,喜乐无极则伤魄,盛怒不止则伤志,恐惧不解则伤精。

此论气血之损。又言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以及病发心脾,不得隐曲,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情志之郁也。夫六气外来之郁,多伤经腑,如寒火湿热痰食,皆可以消散解。

若思忧悲惊怒恐之郁伤气血,多损脏阴,可徒以消散治乎!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宣通。苦能泄热,辛能理气,凉润能濡燥,宣通能解结,用剂必气味相投,乃可取效。以郁为燥邪,必肺气失宣,不能升降。中气日结,不能运纳,至血液日涸,肌消骨蒸,经闭失调,乳岩项 ,而郁劳之症成,不止血嗽气膈,狂癫失志而已。今分条列治,如思郁伤脾,气结,宜郁金贝母当归柏子仁桔梗木香汁。思郁伤神,精滑。神伤必不摄肾,故遗精淋浊,固阴煎。思郁伤肝,潮热逍遥散。思郁伤心脾,失血。归脾汤白术,加白芍忧郁伤肺,气阻,杏仁栝蒌皮、郁金枳壳枇杷叶竹沥姜汁半夏。忧郁伤中食少,七福饮熟地,加砂仁。悲忧脏躁欲泣,甘麦大枣汤。惊郁胆怯欲迷,人参枣仁茯神龙骨石菖蒲、南枣、小麦。惊郁神乱欲狂,清心温胆汤。怒郁肝伤气逆,解肝煎。怒郁火升动血,化肝煎

恐郁阳消精怯,八味丸加减,或鹿角胶酒化服。诸郁久,风阳内生,眩悸咽痛,宜阿胶生地石斛茯神牡蛎白芍麦冬甘草。气郁脉沉而涩,七气汤。血郁脉涩而芤,四物化郁汤。气郁生涎心悸温胆汤。血郁络伤胁痛,金铃子散桃仁、归须、郁金、降真香。肺脾郁,营损肌瘦,养营汤桂心,减熟地黄。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肝胆郁,血燥结核,加味逍遥散。若嘈杂吞酸,逍遥佐金汤。

脾胃郁,气噎哕呃,金匮麦门冬汤竹茹丁香。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若夫六气之火郁,散之。火郁汤。寒郁成热,泻之。羚羊角山栀、生白芍、丹皮、川黄连、川石斛。湿郁除之。除湿汤平胃散。痰郁涤之。润下丸,或二陈汤海石、栝蒌、贝母、竹沥。食郁消之。

保和丸。通治诸郁,用越鞠丸六郁汤加减。阴阳壅滞,气不升降。沉香降气散。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咯不出,咽不下,半夏浓朴汤。凡怀抱不舒,遭遇不遂,以及怨旷积想在心,莫能排解,种种郁悒,各推其原以治之。

然以情病者,当以理遣以命安。若不能怡情放怀,至积郁成劳,草本无能为挽矣,岂可借合欢捐忿,萱草忘忧也哉!

丹溪立越鞠丸,以治六郁,用香附理气,川芎调血,苍术去湿,山栀泄火,神曲疗食,有痰加贝母。

开郁利气为主。谓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食郁,相因为病。赵养葵云∶东方生木,火气附焉。木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之理。与以逍遥散治木郁,诸郁皆因而愈,甚者方中加左金丸。以黄连心火吴茱萸气臊,肝之气亦臊,同气相求而佐金以制木,此佐金之所以得名也。继用六味丸柴胡、白芍以滋水生木,木火郁舒,土亦滋润,金水相生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郁症论治《类证治裁》
  2. 郁症《证治汇补》
  3. 郁症脉候《类证治裁》
  4. 郁症《寿世保元》
  5. 郁中《中医词典》
  6. 郁症《续名医类案》
  7.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四圣悬枢》
  8. 郁症《中医名词词典》
  9. 《中医词典》
  10. 郁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1. 育肠丸《洪氏集验方》
  12. 郁证《明医指掌》
  13. 育肠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 郁证《万病回春》
  15. 育麟宝《保健药膳》
  16. 郁证《古今医鉴》
  17. 育神茶《茶饮保健》
  18. 郁证《医学正传》
  19. 育阴潜阳《中医词典》
  20. 郁证《中医词典》
  21. 育婴丹《扁鹊心书》
  22. 郁证《景岳全书》
  23. 育婴脉《丹医秘授古脉法》
  24. 郁皂茶《茶饮保健》
  25. 彧中《针灸大成》
  26. 郁燠(ào奥)《中医词典》
  27. 彧中《气功外气疗法》
  28. 郁有六名《医学传心录》
  29. 彧中《中医词典》
  30. 郁旋茶《茶饮保健》
  31. 彧中《针灸学》

《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