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

《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王损庵云∶痢症不外湿热二字,所受不外阳明一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湿,阴邪也,湿胜于热,则伤阳明气分,而为白痢;热,阳邪也,热胜于湿,则伤阳明血分,而为赤痢,湿热俱盛,则为赤白俱见。初病即以芍药汤主之。大意以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真百发百中之奇方也。若发热头痛,脉浮而紧,是风寒郁而不解,内陷而为痢。宜以人参败毒散,鼓之外出。苟得微汗,其痢自松。若徒用痢门套药,杀人不少。大抵痢症渐久渐虚,而用药亦宜渐补渐调。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之类,煎送香连丸,是薛立斋先生治法,余遵用甚效。

芍药汤(方见《时方》)

治痢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

小便短涩者,加滑石二钱、泽泻钱半;腹痛者,加砂仁一钱;滞涩难出者,加当归白芍各钱半;甚者,加大黄一钱;若食积者,加山楂三枚;白痢者,加陈皮砂仁茯苓各一钱;红痢者,加川芎桃仁各一钱;红白相杂者,加川芎桃仁以理血,滑石陈皮苍术以理气;如呕吐食不下者,加黑栀、莲子去壳三钱、仓米三钱,入生姜汁一滴,缓缓呷之,以泻胃口之热湿。

人参败毒散(方见《时方》)

加味平胃散

苍术(二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 猪苓 黄芩 泽泻(各一钱五分) 干姜(五分) 白芍(三钱) 陈仓米(一钱五)

水煎服,色红者去干姜,加当归三钱、黄连一钱。

香连丸(方见《时方》)

张景岳谓痢症是夏月畏热贪凉,过伤生冷,至大火西流,新凉得气,则伏阴内动,应时而为下痢。初起宜抑扶煎佐关煎温药以调之导之,久痢用胃关煎,温补命门真火,以扶脾土,则痢自止。景岳此说虽偏,不可尽信,而阴脏之人,素多寒病,一有不慎,即患此症,不可不知。

余每于此症初起,察其脉迟而细,手足俱冷,腹痛而里急后重者,以干姜二钱、附子一钱、吴萸一钱、当归三钱、炙甘草一钱、大黄、白芍各一钱五分温通之,久痢每以八味丸补中益气汤间服收功。粟壳诃子赤石脂肉豆蔻兜涩之药,不可早服。久痢亦不可废。

噤口痢,乃胃中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证。亦有误服涩热之药,而邪气停于胃口者,用人参石莲子等分,煎服强呷,但得一口下咽,虚热即开。更以二味为末,频频服之。《种福堂》用五谷虫三钱,微炒研末,以米汤送下。

又休息痢,流连年余不愈,愈而又作,是兜涩太早,余邪未净。宜巴豆仁一钱,研去油净,当归一两、莱菔子五钱炒,同研为末。以冬蜜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以开水送下三丸至七丸,以竭其余邪,自愈。

张石顽曰∶血色鲜紫浓浓者,属热。若瘀晦稀淡如玛瑙色者,为阳虚不能制阴而下,非温理其气,则血不清。理气如炉冶分金,最为捷法。设不知此,概行疏利之法,使五液尽随寒降而下,安望有宁止之日哉!

伏龙肝二两,取其温暖土脏,煎汤代水。煮参、术、苓、草、姜、桂等药,多取奇效。

五色痢是精气受伤、五液不守之患。宜益火消阴,实脾堤水,兼分理其精气。即噤口不食者,亦不出此法。

又曰∶丹溪治噤口痢,多用石莲子。今此物真者绝无,余常用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频服。兼进多年陈米稀糜,调其胃气取效,此即石莲子之意也。

又曰∶休息痢,服补中益气数剂不应,反下鲜紫血块者,此久风成飧泄。风气通于肝,肝伤不能藏血也。三奇散防风,加羌、葛、升麻,其一切利水破气药,皆为切禁。

三奇散

治痢后下重。

枳壳(生) 防风(各一两) 黄 (二两)

为散,每服二钱,米饮下。

伏龙肝汤

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

炮黑山楂肉(一两) 熬焦黑糖(二两)

二味一半为丸,一半为末。用伏龙肝二两,煎汤代水。煎末二钱,送前丸二钱。日三,夜二服,一昼夜令尽。气虚加人参二三钱以驾驭之;虚热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兼感风寒加白葱、香豉;膈气不舒,磨沉香汁数匙调服。

羊脂煎(《千金》)

治久痢不痊。

羊脂(一棋子大) 白蜡(二棋子大) 黄连(末一升) 醋(七合,煎,取稠) 蜜(七合煎取五合) 乌梅肉(二两) 乱发(炭,洗去垢腻烧末,一升)

上七味,合内沙锅中汤上煎之,搅可丸,饮服如桐子大三十丸,日三服。

张石顽曰∶羊脂性滑利,《千金方》用治久痢不瘥,专取滑利,以通虚中留滞也。其后且有羊脂、阿胶、蜜、蜡、黍米作粥方,深得炎帝本经补中寓泻之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从众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从众录》书籍目录
  1. 痢症《医学从众录》
  2. 痢症《麻科活人全书》
  3. 痢症《医学三字经》
  4. 痢症《医理真传》
  5. 痢症方《医学三字经》
  6. 痢症《评琴书屋医略》
  7. 痢症论治《类证治裁》
  8. 痢证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9. 痢症脉候《类证治裁》
  10. 痢证总括《医宗金鉴》
  11. 痢症脉论《三指禅》
  12. 痢证《医法圆通》
  13. 痢滞论《胎产心法》
  14.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
  15. 痢滞论《妇科秘书》
  16.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17. 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泻《孙文垣医案》
  18. 痢泻《急救良方》
  19. 连出不收《经验麻科》
  20.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21. 连床散《冯氏锦囊秘录》
  22.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连床散《仁术便览》
  24.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5. 连附六一(汤)《汤头歌诀》
  26. 痢如膏血候《诸病源候论》
  27. 连附六一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8. 痢如膏候《诸病源候论》
  29. 连附四物汤《医方论》
  30. 痢门《医方考》
  31. 连甘茶《茶饮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