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燥嗽〕清燥救肺汤 霜桑叶(三钱) 杏仁(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石膏(二钱半) 人参(七分)
〔干咳〕琼玉膏 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
〔合邪〕千金麦门冬汤 麦冬(二钱) 桔梗 桑皮 半夏 生地 紫菀 竹茹 麻黄(各七分) 炙草(五分)
五味子(十粒) 姜(一片)
〔胃槁〕韭汁牛乳饮 韭汁 牛乳 有痰加姜汁。血膈,去牛乳,加陈酒。
〔气秘〕通幽汤 当归 升麻 桃仁 红花 甘草 生地 熟地或加槟榔末。
〔阳结〕润燥汤 大黄 归尾 桃仁 麻仁 升麻 红花 生地 熟地
〔脾约〕麻仁丸 浓朴 芍药 枳实(各二钱) 大黄(四钱) 麻仁 杏仁(各一钱五分) 炼蜜为丸。
〔风秘〕润肠丸 麻仁 桃仁 羌活 当归 大黄 皂角 秦艽 蜜丸。加郁李仁、防风,名润燥丸。
〔津桔〕润燥生津汤 当归 白芍 熟地 天冬 麦冬 栝蒌 桃仁 红花
〔滋阴〕六味丸 见前中风。
〔血燥〕滋燥养营汤 当归 生地 熟地 白芍 甘草 黄芩 秦艽 防风
〔血燥〕大补地黄汤 二地 山药 山萸 杞子 白芍 当归 元参 知母 黄柏 苁蓉 蜜
〔痿弱〕虎潜丸 见前中风。
〔通治〕滋燥饮 秦艽 花粉 白芍 生地 天冬 麦冬 蜜或加人乳、牛乳、梨汁、蔗汁亦可。
〔通治〕生血润肤饮 生地 熟地(各二钱) 天冬(钱半) 麦冬 当归 黄 (各一钱) 黄芩桃仁 栝蒌(各五分) 红花(一分) 五味子(九粒)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幼幼集成》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