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症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亦有因寒因风而分刚痉柔痉者,有误汗误下而致痉者,有疮家发汗而痉者,有中风暴仆而痉者,有产后亡血而痉者,有小儿急慢惊而痉者,有破伤风湿变痉者,有暴病忽见口噤头摇戴眼反折者,皆痉病也。其症身热足寒,项强齿噤,手足抽掣,角弓反张,脉皆沉伏弦紧。其因多由血液虚燥,筋脉失荣,风寒湿热之邪,得以袭入经络而为病。此陈无择、薛立斋、张介宾诸贤,所以切指痉为亡血阴虚也。故宜滋营液以治本,疏风湿以治标。症属表者,如《金匮》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为刚痉,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为柔痉,栝蒌桂枝汤。属里者,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属阳明,若便硬,可与大承气汤。属半表半里者,如《医通》云∶一边牵搐,一眼 斜,属少阳,若往来寒热,小柴胡汤桂枝白芍。此三阳痉也。若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项强、脉沉,太阴则四肢不收,术附汤甘草生姜。少阴则闭目合面,参附汤甘草生姜。厥阴则头摇口噤, 附汤当归肉桂。此三阴痉也。其血虚发痉,宜大营煎。血虚挟火,必脉洪烦热一阴煎主之。火盛则阴血燥涸,保阴煎玉女煎。液虚汗多,宜三阴煎。汗多兼火,当归六黄汤。痰火发痉,栝蒌枳实汤。风热痰壅发痉,祛风导痰汤。呕泻发痉,胃关煎

温胃饮。身冷痉厥,脉沉细,参附汤十全大补汤。暑风搐搦成痉,三物香薷汤羌活防风、黄 、白芍

温邪劫液成痉,复脉汤,去姜、桂。产后血虚,汗多成痉,十全大补汤,不应,急加附子。三因用小续命汤,宜去麻黄

陈无择曰∶寒涩血,故无汗而恶寒,为刚痉。风散气,故有汗而不恶寒,为柔痉。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失所荣,故邪得袭之。徐忠可曰∶发热恶寒无汗,本伤寒症,若成痉,是太阳寒湿相搏而侵少阴,故恶寒,寒性劲,故曰刚。发热有汗不恶寒,本伤风而并阳明症,若成痉,是太阳阳明伤湿兼风,风性温,故曰柔。

仲景以葛根汤治刚痉,杜太阳项强,渐成阳明胸满之势也。以栝蒌桂枝汤治柔痉,润太阳既耗之液,使经气通,散风行湿也。以大承气汤治里症,以热邪入内,故直攻其胃而邪散也。

薛立斋曰∶痉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症不厥逆,其厥逆者,皆阴症也。

张介宾曰∶筋脉拘急,故反张,血液枯燥,故筋挛。观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则致痉。风病下之则成痉。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可知误汗伤液,误下伤阴,阴液伤而筋失所滋也。如中风之痉,必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归之痉,必去血过多,冲任竭也。溃疡之痉,必血随脓化,营气涸也。小儿之痉,或风热伤阴,为急惊,或吐泻亡阴,为慢惊,此虽不因误治,而总属阴虚之症。治此症者先以气血为主,邪甚者或兼治邪,若邪微则急培元气,元气复,血脉自行,微邪自去。若从风治,难乎免矣。

丹溪曰∶痉与痫相似而不同,痫病身软,时苏。痉病身强直不时苏,甚有昏冒而遂亡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痉症论治《类证治裁》
  2. 痉症案《丁甘仁医案》
  3. 痉症脉候《类证治裁》
  4. 痉症《保婴撮要》
  5. 痉症有阴有阳《医学传心录》
  6. 痉证《伤寒心法要诀》
  7. 竞争法《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8. 痉证《医学摘粹》
  9. 竟体发《中医词典》
  10. 痉证《医学摘粹》
  11. 竟体痈《中医词典》
  12. 痉证《景岳全书》
  13. 敬陈纂集大小合参意《冯氏锦囊秘录》
  14. 痉证《医学集成》
  15. 靖镇廓《中医词典》
  16.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温病条辨》
  17. 《中医词典》
  18. 痉因质疑《温病条辨》
  19. 静定《中医词典》
  20. 痉湿暍病篇正误《医宗金鉴》
  21. 静而得之《明医指掌》
  22. 痉湿暍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23. 静伏《中医词典》
  24. 痉湿暍《医宗金鉴》
  25. 静功《中医词典》
  26. 痉湿暍《金匮悬解》
  27. 静功的练法《气功外气疗法》
  28. 痉湿喝病脉证《金匮要略方论》
  29. 静功六字却病法《寿世青编》
  30. 痉湿病暍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31. 静功妙药八懿《心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