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风痰〕防风丸 防风 川芎 天麻 甘草 蜜丸,朱砂为衣,荆芥汤下。
〔寒痰〕青州白丸子 生白附子 生南星 生半夏 川乌 糯米汁为丸。
〔寒痰〕理中化痰丸 参 术 姜 草 加苓、夏。
〔暑痰〕消暑丸 见一卷暑。
〔湿痰〕二术二陈汤 二术 苓 夏 陈 草
〔湿痰〕白术丸 星 夏 术 为丸,姜汤下。
〔火痰〕清气化痰丸 杏 蒌 枳 夏 星 陈 芩 苓 姜汁糊丸。
〔食痰〕保和丸 楂肉(二两) 半夏 神曲 橘红 麦芽 茯苓(各一两) 黄连 连翘 萝卜子(各五钱。水丸。)
〔酒痰〕瑞竹堂化痰丸 星 夏 青 陈 杏 葛 萝卜子 苏子 楂肉 麦芽 神曲 香附 姜汁
〔气痰〕三仙丸 南星曲 半夏曲(各四两) 香附(二两) 糊丸。
〔惊痰〕控涎丹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糊丸,姜汤下,一名妙应丸。
〔老痰〕青礞石丸 礞石打碎,用焰硝二两,同入瓦罐内,泥封, 石色如金为度,水丸。一名夺命丹。
〔顽痰〕青绿丸 石青(一两) 石绿(五钱) 研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吐痰不损人。
〔吐痰〕参芦散 参芦(二钱) 或加竹沥和服,取吐,虚人最宜。
〔降下〕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降下〕滚痰丸 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 黄芩(各八两) 百药煎(一两) 水丸。
〔肺痰〕利金汤 桔 贝 陈(各三钱) 茯苓(二钱) 枳壳(钱半) 甘草(五分) 姜煎。
〔肝痰〕川芎丸 芎 荷 辛 防 桔 草 蜜丸。
〔喘痰〕千缗汤 见本卷喘。
〔热痰〕半黄丸 南星 半夏 黄芩(各一两) 姜汁浸蒸饼为丸。
〔痰核〕痰核丸 硼砂 沉香 贝母 百草霜 钟乳粉 陈苓 术 草 苏叶 鹅管石 石膏 白糖和丸。
〔痰核〕痰核酒 都管草根(三升) 兔耳 一枝箭 白果 紫花 地丁(各一斤) 威灵仙(二两)
酒一坛煮。
〔伏痰〕指迷茯苓丸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 姜汁糊丸,姜汤下。
〔痰嗽〕六安煎 见本卷咳嗽。
〔胆虚〕温胆汤 见一卷温。
〔痰迷〕涤痰汤 见一卷中风。
〔痰痫〕牛黄丸 胆星 全蝎 蝉蜕(各二钱半) 牛黄 白附子僵蚕 防风 天麻(各钱半) 麝香(五分) 煮枣肉,水银为丸。
〔热痰〕二丹丸 丹参 熟地 天冬(各两半) 麦冬 茯神 甘草(各一两) 丹砂 人参 菖蒲远志(各五钱) 蜜丸。
〔补脾〕参术健脾丸 参 苓 术 草 陈 名异功散,此再加 归 芍 姜 枣
〔润燥〕清肺饮 见本卷咳嗽。
〔清肺〕四阴煎 生地 麦冬 白芍 百合 沙参 贝母 阿胶(各二钱) 茯苓 花粉(各钱半)
生甘草(五分)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痰血〕六味丸 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薛氏八味丸,以茯苓为君。
〔痰嗽〕百花膏 百合 款冬 蜜丸。加 紫菀 百部 乌梅 名加味百花膏。
〔相火〕滋阴清化丸 二冬 二地 二母 苓 五味 草花粉 山药 蜜丸。
〔阳衰〕真武汤 术 附 苓 芍 姜
〔溢饮〕小青龙汤 见本卷咳嗽。
〔泄湿〕五苓散 见一卷温。
〔悸眩〕小半夏加茯苓汤 夏 苓 姜
〔和阳〕外台茯苓饮 见一卷中风。
〔留饮〕桂苓汤 茯苓(四钱) 桂枝 白术(各三钱) 甘草(一钱)
〔通络〕茯苓桂枝汤 苓 桂 芍 草 姜 枣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幼幼集成》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审视瑶函》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明医杂着》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温病正宗》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医贯》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六因条辨》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原机启微》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外科精义》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小儿药证直诀》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