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肝脉布胁,胆脉循胁。肩下曰膊,膊下曰 , 对腋,腋下曰 , 下曰胁,胁后曰肋,肋下曰季肋,俗名肋稍,季肋下为腰。故胁痛皆肝胆为病,而胆附于肝。凡气血食痰风寒之滞于肝者,皆足致痛。气郁者,大怒气逆,或谋虑不遂,皆令肝火动甚。清肝汤、小龙荟丸。血瘀者,跌扑闪挫,恶血停留,按之痛甚。

复元活血汤。痰痛者,痰饮流注其经,嗽则气急控涎丹,以二陈汤下,或白芥子汤。食积者,食滞胁下,有一条扛起。消食丸。风寒者,外感之邪,留着胁下,小柴胡汤桔梗枳壳。左痛多留血,右痛为肝邪入肺,为气,痰食亦在右。风寒则不论左右,胁痛多实,不可轻用补肝,致令肝胀。亦有虚痛者,补肝散。怒伤者,香附汤。郁伤者,逍遥散。初痛在经,久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有营络虚寒,得食痛缓者。辛温通络,甘缓补虚。当归桂枝汤。有肝阴虚者,热痛嗌干,宜凉润滋液。三才汤柏子仁白芍。有液虚风动者,胁气动跃,宜滋液熄风。复脉汤去桂、姜。有郁热胀痛者,宜苦辛泄降。川楝子黄连山栀郁金降香末。有因怒劳,致气血皆伤,肝络瘀痹者,宜辛温通络。旋复花汤加归须,小茴新绛、延胡、青葱管。有痞积攻痛者,宜辛散通瘀。桃仁鲮鲤甲乳香没药丹皮、归须、牡蛎粉泽兰。有气逆呕涎,由胁攻胃者,用酸泄和肝。木瓜白芍金橘皮枣仁橘叶代赭石

按《内经》治肝,不外甘缓、辛散、酸泻三法。凡胁痛,药忌刚燥,以肝为刚脏,必以柔济之,乃安也。

丹溪曰∶肝苦急,是木气有余,急食辛以散之。用川芎青皮、醋炒。又曰,肝火盛,两胁痛,不得伸舒。先以琥珀膏贴患处,以姜汤下当归龙荟丸,最妙。咳引胁痛,宜舒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白芥子之类。两胁走痛,控涎丹

《正传》曰∶凡胁痛,皆肝木有余。小柴胡汤川芎、青皮、芍药龙胆草,甚者加青黛麝香。凡性急多怒之人,常患腹胁痛。小柴胡汤加川芎、青皮、白芍,下龙荟丸甚效。

《入门》曰∶肝热郁,则胁必痛,发寒热,胁痛似有积块,必是饮食太饱,劳力所致。当归龙荟丸

肝气实,胁痛者,烦燥不安卧,小柴胡汤加川芎、白芍、当归、青皮、龙胆草。肝气虚,胁痛者,悠悠不止,耳目KT KT 善恐,四物汤柴胡、青皮。

《医鉴》曰∶胁痛必用青皮醋炒,煎服,末服并效。以青皮乃肝胆二经药,多怒,胁有郁积,宜此解之。若二经气血不足,当先补血,少用青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907 214 737 708 909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胁痛论治《类证治裁》
  2. 胁痛论《症因脉治》
  3. 胁痛脉案《类证治裁》
  4. 胁痛里急《中医词典》
  5. 胁痛脉候《类证治裁》
  6. 胁痛咳嗽《傅青主男科》
  7. 胁痛门《张氏医通》
  8. 胁痛候《诸病源候论》
  9. 胁痛门《医方考》
  10. 胁痛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1. 胁痛门《丹台玉案》
  12. 胁痛歌《伤寒百证歌》
  13. 胁痛门《养生导引秘籍》
  14. 胁痛烦满《圣济总录》
  15. 胁痛门《养生导引法》
  16. 胁痛耳聋《四圣悬枢》
  17. 胁痛门(五则)《辨证录》
  18. 胁痛(附身体痛)《脉因证治》
  19. 胁痛门主方《疡医大全》
  20. 胁痛《灸法秘传》
  21. 胁痛门主论《疡医大全》
  22. 胁痛《盘珠集胎产症治》
  23. 胁痛痧《痧胀玉衡》
  24. 胁痛《金匮钩玄》
  25. 胁痛身热《傅青主男科》
  26. 胁痛《伤科汇纂》
  27. 胁痛瘟《松峰说疫》
  28. 胁痛《也是山人医案》
  29. 胁痛续法《医学纲目》
  30. 胁痛《胎产指南》
  31. 胁痛有两边之别《医学传心录》

《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