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自序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识其为阴为阳,为虚为实,为六淫,为七情,而不同揣合也。辨其在经在络,在腑在脏,在营卫,在筋骨,而非关臆度也。顾脉理易淆,洞垣谁属,赖古作家别类分门,条列治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缕析丝分,参合脉象,详哉言之,仰见心裁独出矣。然不先窥《内经》奥旨,则皆无本之学也。遂古圣人,尽己性,尽人性,参赞元化,仁寿斯民,其心法备载《灵》、《素》各八十一篇。自越人祖述心法,垂为《难经》,嗣后长沙论《伤寒》,分究六经。河间治温热,专主三焦。东垣倡益气补中。丹溪创滋阴降火,济偏补缺。要皆上阐经训,下启法门,卓然自成大家。由有明迄今,诸名家亦无不根柢圣经,发挥心得,以着于篇。学人研经,旁及诸家,泛览沉酣,深造自得,久之源流条贯,自然胸有主裁。第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惟博也故腕妙于应,而生面别开;惟精也故悟彻于元,而重关直辟。平时灼有定见,临证不设成心,诊毕矣审用何法,法合矣选用何方,权衡乎禀之浓薄,病之浅深,治之标本,药之浮沉,及一切正治从治,上取下取,或上病取下,下病取上,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乃知执一者拘,多歧者泛,师心者愎,随俗者庸。至于体贴病情,曲折都尽,刀圭所授,立起沉 ,善矣!若犹未也,一法未合,虽古法宜裁;一方未纯,虽古方宜裁;必吻合而后已。此其难,殆又在识证辨证后乎。乃观近日悬壶家,大率学殖荒芜,心思肤浅,甚则治温疫以伤寒法,治血枯以通瘀法,与夫喜行温补,罔顾留邪,动辄攻消,不知扶正,轻者重,重者死矣。予思矫而正之,己巳计偕后,归而就馆,笔墨少闲,爰始搜辑。丙戍后,又苦南北奔驰,今老矣,分编讨究,惧有遗珠,除《伤寒》全帙无容赘衍外,余多宗经立论,酌古用方,更欲略辑疡科,兼及幼科,而老病浸寻,来日苦短,缺略之憾,统俟续成。且生平本不业医,间有治案,附于症后,非云程序也,聊存梗概,以寓别裁之微意云尔。编名《治裁》,愿与有志医学人共裁之。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端午日丹阳林 琴自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自序《类证治裁》
  2. 自序《辨证录》
  3. 自序《医碥》
  4. 自序《证治准绳·疡医》
  5. 自序《济阴纲目》
  6. 自序《证治准绳·女科》
  7. 自序《顾松园医镜》
  8. 自序《张氏医通》
  9. 自序《灵素节注类编》
  10. 自序《证治准绳·幼科》
  11. 自序《医门法律》
  12. 自序《医述》
  13. 自序《证治汇补》
  14. 自序《疡医大全》
  15. 自序《目经大成》
  16.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17. 自序《症因脉治》
  18.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19. 自序《外科正宗》
  20. 自序《医学纲目》
  21. 自序《医学摘粹》
  22. 自序《疫疹一得》
  23. 自序《医学心悟》
  24. 自序《丛桂草堂医案》
  25. 自序《温热经纬》
  26. 自序《针灸易学》
  27. 自序《仲景伤寒补亡论》
  28. 自序《知医必辨》
  29. 自序《金匮玉函经二注》
  30. 自序《经络考》
  31. 自序《胎产心法》

《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