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案
王 正月伤寒,头痛项强,烦热无汗,脉浮紧。虽立春后气候尚寒,非麻黄汤,腠理不开,一啜汗透而愈。
冷 初春伤寒失表,五六日后太阳症犹在,头痛身痛烦热,脉洪。医但用杏、枳、桔、陈,热遂甚,耳聋,谵语,自利。予谓表症未除,原不宜拘日数,况邪不透表,势必循经传里,宜表里分解,用栀豉汤合芎苏饮。盖以栀、豉除烦,芎、苏达表,柴胡达半表半里,茯苓渗湿,加黄芩、麦冬清热,日再服,汗透热除。
族某 冬季伤寒,发热头痛,拘急无汗,呕吐自利,脉右紧左浮。用葛根加半夏汤,再服症退。
堂侄 伤寒发热头重,渴饮胁满,脉微紧,此阳明而兼少阳症也。用局方柴胡升麻汤去黄芩、石膏,二服汗出愈。
李氏 寒热烦渴,耳聋,胸满肿痛,或疑为外症,用攻毒药。
予曰∶此伤寒少阳症,若外症安得耳聋。仿陶节庵法,小柴胡汤去参、枣,加枳、桔、蒌、陈,诸症自愈。
陶氏曰∶表邪传至胸中,未入府,故为半表半里,只须小柴胡汤加枳、桔,或对小陷胸汤,一服豁然。王海藏亦谓小陷胸为少阳药,以其能涤膈上结热也。
族侄 伤寒身热浃旬,脉沉微,吐蛔足厥,少腹满而渴,邪传厥阴,仿仲景乌梅丸加减。
乌梅(二枚) 川椒(炒。十四粒) 赤苓(三钱) 赤芍、杏仁(炒。各二钱) 当归、山栀、枳壳(炒。各一钱) 生姜(三片) 一服脉浮微汗而解。(《伤寒论》云∶厥阴病,脉微浮为欲愈。)以建中汤调理而平。

- 伤寒脉案《类证治裁》
-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医宗金鉴》
- 伤寒脉闭(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 伤寒论治《笔花医镜》
- 伤寒脉闭(一)《医学衷中参西录》
- 伤寒论音训《伤寒总病论》
- 伤寒脉法《医学入门》
- 伤寒论序《伤寒论》
-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 伤寒论序《伤寒悬解》
- 伤寒脉论《三指禅》
- 伤寒论说什么?《思考中医》
- 伤寒脉一首《医经国小》
- 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伤寒补例》
- 伤寒脉证总论歌《伤寒百证歌》
- 伤寒论脉撮要《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门《针灸大成》
-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伤寒门《幼科切要》
- 伤寒论读法十四条《伤寒补例》
- 伤寒门《针灸易学》
- 伤寒论《史载之方》
- 伤寒门《张氏医通》
- 伤寒论《医效秘传》
- 伤寒门《石室秘录》
- 伤寒论《婴童类萃》
- 伤寒门《医方考》
- 伤寒论《古今医彻》
- 伤寒门《丹台玉案》
- 伤寒论《医贯》
- 伤寒门《轩岐救正论》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