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肺痿〕犀角桔梗汤 黄 石斛 天冬 麦冬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 黄芩 杏仁 秦艽
〔心痿〕铁粉丸 铁粉 银箔 黄连 苦参 石蜜 龙胆 龙齿 牛黄 秦艽 丹皮 白藓皮 地骨皮雷丸 犀角
〔肝痿〕紫葳汤 紫葳 天冬 百合 杜仲 黄芩 黄连 萆 牛膝 防风 菟丝子 白蒺藜
〔脾痿〕二陈汤 陈 苓 夏 草
〔肾痿〕金刚丸 见二卷虚损
〔胃虚〕藿香养胃汤 参 术 苓 草 苡仁 藿香 半夏曲 乌药 神曲 砂仁 毕澄茄 姜 枣
〔通治〕二妙丸 见一卷湿。
〔湿热〕加味二妙丸 见本卷痹。
〔阴虚〕滋阴大补丸 熟地 山药 萸肉 茯苓 牛膝 杜仲 五味 巴戟 小茴香 肉苁蓉 远志石菖蒲 杞子 红枣 蜜丸。
〔阳虚〕鹿角胶丸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人参 当归 牛膝 茯苓 菟丝子 白术 杜仲 虎骨龟板
〔壮筋〕四斤丸 虎胫骨(一两) 牛膝 苁蓉(各两半) 川乌 天麻(各一两) 木瓜(一斤) 为末,以苁蓉捣膏,酒糊丸。加乳香、没药,名加味四斤丸。
〔督虚〕香茸丸 鹿茸(三两) 生当归(二两) 麝香(一钱) 生川乌(五钱)
雄羊肾三对,酒煮捣烂为丸。
〔阴伤〕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温理〕牛膝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煨肾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五兽三匮丹 鹿茸(酥炙) 血竭 虎胫骨(酥炙) 牛膝(酒浸) 狗脊(烧去毛。各一两)
共为末,此五兽也。附子(一个,去皮脐去中心入) 辰砂(末,一两,填满) 木瓜(一个,去皮去中心入附子于内,以附子末盖口) 此三匮也。却以三匮正坐于瓷缸内,重汤蒸烂,和五兽末捣丸,木瓜酒下。
〔痿厥〕虎潜丸 见一卷中风。
〔暑痿〕清暑益气汤 见一卷暑。
〔肺燥〕清燥汤 (钱半) 苍术(一钱) 陈 术 泽泻(各五分) 五味子(六粒) 参 苓 升麻(各三分)
麦冬 归 地 草 神曲 黄柏 猪苓(各二分) 柴胡 黄连(各一分) 水煎。
〔湿热〕神龟滋阴丸 龟板(酥炙,四两) 黄柏 知母(各盐酒炒,二两) 杞子 五味 锁阳(酒炙。各一两)
〔滋燥〕大补地黄丸 见一卷燥。
〔筋痿〕补血荣筋丸 苁蓉(酒制) 菟丝子(酒煮,焙) 天麻(煨。各二两) 牛膝(酒煮,四两)
鹿茸(酥炙,一对) 熟地(六两) 木瓜(姜汁炒) 五味子(焙。各一两) 为末,蜜丸,温酒下。
〔气虚〕四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气血〕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阳衰〕安肾丸 见本卷痹。
〔热积〕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气虚〕二妙六君汤 二妙合六君。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 附方《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