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脉案
李氏 有年血衰,肾之精华不能上注于目。常时似有黑物护蔽锐 ,低头则如黑灰纷扑。左脉短涩,此肝肾阴亏,瞳神失敛也。仿东垣明目地黄丸。用熟地、杞子、山药、茯神、当归、五味、柴胡、白芍蜜丸,遂愈。
一小儿 夜热溺数,面肿目 羞明,白睛微黄,此脾虚不能约制,而为肝经风热所乘。用薏仁、丹皮、茵陈、山栀、钩藤、甘菊、甘草、茯神。二服汗津津,热退溺缩,加潞参、白芍,又数服,诸症悉平。
族妇 久患目赤,产后郁怒,赤肿难开,服散火解郁之剂,未效。诊其脉脾弱肝强,议扶土制木,目疾可瘳。砂仁、陈皮、白茯苓、白术、天麻、炙草、甘菊、川芎、山栀、草决明加枣。外用洗药,蚕砂、夏枯草、冬桑叶、菊叶,煎汤熏洗,数次而病若失。
马氏 左目久昏,右目复 ,服眼科苦寒之剂,畏冷减食,脉弱如无,此有年阳衰,神水欲竭。惟补养神膏,右目可复。用党参、杞子、鹿角胶、沙苑子、当归、玉竹、桑叶、龙眼,接服补中汤二剂后,再服前药加故纸、核桃,数十服,右目复初。
张氏 目大 脉赤,浮膜渐入风轮。按大 属心为君火,风轮属肝为风木,子能令母实,火动风生,宜抑火以退风。用木贼、谷精消膜,赤芍、连翘泻火,枳壳、当归通元府,甘菊散风,龙眼归目,四服全消。
王 春初两目肿痛难开,旬日后白睛通赤入上 ,中裹白膜,视物无睹,服散风火退浮翳之药不应,更用挑针点药益剧。诊之脉虚疾,予谓前法俱非也,此肝肾受损,阴火上乘耳。用杞菊地黄汤大剂煎服,数日而明复,膜渐消。
李 精散则视歧,精虚则目暗。今病后未复,再伤肾阴。脉虚大,头震眩,目赤,纹内障视 ,心烦不眠。治宜补坎镇离,切忌寒凉清降。仿东垣先生法。熟地、苣胜子、枸杞子、五味子、茯神、龙齿、枣仁、当归、龙眼肉,数剂而明复障消。

- 目脉案《类证治裁》
- 目论《一草亭目科全书》
- 目盲《中医词典》
- 目漏《证治准绳·杂病》
- 目盲《儒门事亲》
- 目临泣《中医词典》
- 目茫茫《中医词典》
- 目髎《中医词典》
- 目茫茫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目连札(dá答)《中医词典》
- 目茫茫候《诸病源候论》
- 目力《中医词典》
- 目瞀《中医词典》
- 目泪出不止候《诸病源候论》
- 目昧《中医词典》
- 目泪出不止《中医词典》
- 目门《张氏医通》
- 目泪出《针灸资生经》
- 目门别类药例《古今医统大全》
- 目泪出《普济方·针灸》
- 目眯秘方《华佗神方》
- 目泪不止《证治准绳·类方》
- 目眇候《诸病源候论》
- 目泪不止《张氏医通》
- 目明《中医词典》
- 目泪不止《医学纲目》
- 目瞑《中医名词词典》
- 目泪《审视瑶函》
- 目瞑《中医词典》
- 目泪《证治准绳·杂病》
- 目内《经络全书》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