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脉案
赵 有年,胸痹食阻,由举重伤气所致。脉小弱是阳结欲闭之候,述数月前膈痛,饮糜粥辄阻,自谓膈噎已成。今作胸痹治,通其脘中欲闭之阳。参《金匮》法,栝蒌、薤白、桔梗、杏仁、橘白、丁香,用辛滑温通,胸脘俱爽,食入不拒,竟进粥饭,然病初愈,恣意粉团干饭,非高年祝噎所宜。
马 病后脉弦胸痛,金不制木,当节劳戒怒。栝蒌、橘白、白芍、茯神、杏仁、炙草、煨姜,二服愈。
糜氏 中年脘痞,食减不饥,吐沫,渐成胸痹。乃上焦气阻,腑失通降。治者以为噎膈,专用术、附、蔻、朴,燥脾破气劫津,渐致阴伤液涸,大便不通,下焦壅则上焦益加胀满,恐延关格重症矣。宜辛通苦降法。
蒌仁、杏仁、郁李仁、贝母、枳壳、苏梗、郁金汁、薤白汁,五七服胸膈舒,大便润而食进。
金氏 诸阳受气于胸中,喻氏谓胸中阳气所经,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晦塞有加。
今脘闭食胀,清阳不旋,浊气失降,午后足肿,阳益下陷矣。用升清降浊。桔梗、半夏、橘白、升麻、砂仁壳、枳壳、茯苓,加姜枣煎。服愈。
蒋 胸右偏痛,呼号欲绝,日夕不能卧。医初疑胃气,疏香燥破气方,不应,改用乳香、当归、延胡、灵脂,由气分兼入血分,乃益痛,更谓心痛彻背。予问曾呕吐否,曰未也。予谓痛不在心胃,乃胸痹耳。症由胸中阳微,浊阴上干。仲景治胸痹喘息短气,用栝蒌薤白白酒汤通阳豁痰,复加半夏,正合斯症,仍加橘红,一啜遂定。

- 胸痹脉案《类证治裁》
- 胸痹论治《类证治裁》
- 胸痹脉候《类证治裁》
- 胸痹咳唾短气方四首《外台秘要》
- 胸痹门《张氏医通》
- 胸痹候《诸病源候论》
- 胸痹七《金匮悬解》
- 胸痹方二首《外台秘要》
- 胸痹统论《圣济总录》
- 胸痹短气六《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杂病广要》
- 胸痹短气缓急《医学纲目》
- 胸痹心痛《中医内科学》
- 胸痹短气方三首《外台秘要》
- 胸痹心痛八《金匮悬解》
- 胸痹短气二《金匮悬解》
- 胸痹心痛短气《金匮悬解》
- 胸痹短气《圣济总录》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胸痹《也是山人医案》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浅注》
- 胸痹《邵兰荪医案》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 胸痹《友渔斋医话》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 胸痹《症因脉治》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胸痹《临证指南医案》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类证治裁》
-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重锓类证治裁序
- 序四
- 自序
-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 凡例
- 卷之首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重锓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