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胃脘附)

胃脘当心下,主吸受饮食,若烦劳冷热,致气血痰食停瘀作痛,或肝气犯胃,及肾寒厥逆,皆能致之。

症与心痛相似,但胃脘痛必见胃经本病,如胀满、呕逆、不食、便难、面浮、肢倦,与心痛专在包络者自别。

治法须分新久,初痛在经,久痛入络,经主气,络主血也。初痛宜温散以行气,久痛则血络亦痹,必辛通以和营,未可概以香燥例治也。其因胃阳衰而脘痛者,食入不运,当辛甘理阳。香砂六君子汤桂枝良姜

因肝乘胃而脘痛者,气冲胁胀,当辛酸制木。吴萸、白芍青皮木瓜浓朴、延胡、金橘。因肾寒厥逆而脘痛者,吐沫呕涎,当辛温泄浊。吴茱萸汤。因烦劳伤气而脘痛者,得食稍缓,当甘温和中。小建中汤。因客寒犯膈而猝痛者,呕逆不食,当温中散寒。大建中汤白蔻仁。积寒致痛,绵绵不绝,无增无减,当辛热通阳。术附汤加浓朴、草蔻。火郁致痛,发则连日,脉必弦数,当苦辛泄热。姜汁黄连山栀泻火为君,香附川芎陈皮枳壳开郁为臣,反佐炮姜,从治为使。痰积脘痛必呕恶,清中汤海石南星香附。停饮脘痛必吞酸胃苓汤左金丸。食滞脘痛必嗳腐,香砂枳术丸半夏曲。气郁脘痛,必攻刺胀满,沉香降气散。伤力脘痛,必瘀血停留,郁金、归尾、桃仁苏木,或手拈散。怒气脘痛,必呃逆胸痞,半夏泻心汤

蛔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蛔丸。痛久不愈,必入血络,归须、桃仁、延胡、紫降香,或失笑散,效。若痛而肢冷,脉微欲绝,桂心煎服甚效。凡痛有虚实,按之痛止者为虚,按之痛反甚者为实。虚者,参术散。实者,栀黄丸。痛甚者脉或伏,用药不宜守补,参、 、术、地之属。以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也。若膈间肿痛,不能进食,但喜水饮,或咽肿,人迎盛而气口紧者,当作胃脘痈治。

〔胃脘痈〕由热毒攻聚胃口而发。《灵枢经》曰∶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痈也。《圣济总录》曰∶胃脘痈,不比肺痈之可认,苟不呕脓血,未免他误矣。其症气逆于胃,脉必沉细,或阳气为风寒所遏,不得上升,人迎必盛。人迎者,胃脉也,盛则热矣。

诊得此脉,即胃脘痈之候。其人必寒热如疟,身皮甲错,咳呕脓血,若脉洪数,则脓已成,急宜排脓。如脉迟紧,乃属血瘀,急当议下,否则毒瓦斯内攻,肠胃并腐。如初起寒热如疟,咳吐脓血,射干汤。若风热固结,唇口 动,薏苡仁汤。积热不散,清胃散芍药汤。毒成未溃,内消沃雪汤。未溃毒盛,东垣托里散。胸乳间疼,吐脓腥臭,牡丹散。若在膈下,脓出大便,排脓汤。脓稀,太乙膏。虚者,八珍汤加黄 、忍冬连翘

胃经穴人迎,在结喉两旁,动脉应手,其脉见于左手。人迎盛,则热聚胃口为痈,肺痈咳脓如米粥。

胃痈但呕脓,以其结聚胃脘,从湿化也。凡舌苔经久不退,色黑垢腻,口甜气秽,即胃脘发痈之候。用凉膈散石斛连翘。下尽宿垢,再以保元汤加苓、橘。调理可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胃脘痛论治《类证治裁》
  2. 胃脘痛论《症因脉治》
  3. 胃脘痛脉案《类证治裁》
  4. 胃脘痛例《慎柔五书》
  5. 胃脘痛脉候《类证治裁》
  6.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沈氏女科辑要》
  7. 胃脘下俞《针灸学》
  8.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顾松园医镜》
  9. 胃脘血气疼《奇方类编》
  10. 胃脘痛(附∶心痛)《幼科折衷》
  11. 胃脘痈《圣济总录》
  12. 胃脘痛《药症忌宜》
  13. 胃脘痈《景岳全书》
  14. 胃脘痛《也是山人医案》
  15. 胃脘痈《中医词典》
  16. 胃脘痛《外科全生集》
  17. 胃脘痈《马培之医案》
  18. 胃脘痛《医宗己任编》
  19. 胃脘痈《医学读书记》
  20. 胃脘痛《回春录》
  21. 胃脘痈《续名医类案》
  22. 胃脘痛《医学心悟》
  23. 胃脘痈《杂病广要》
  24. 胃脘痛《儒门事亲》
  25. 胃脘痈《张氏医通》
  26. 胃脘痛《医学正传》
  27. 胃脘痈《证治准绳·疡医》
  28. 胃脘痛《临证指南医案》
  29. 胃脘痈《灵素节注类编》
  30. 胃脘疼闷《医学衷中参西录》
  31. 胃脘痈《外科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