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论治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心下满而硬痛,为结胸;满而不痛,为痞。痞则闭而不开,满则闷而不舒。病在胸膈气分,而外不胀急,但不知饥,不欲食,脉缓弱,或虚弦。不宜过用消耗,重损元气。

经云∶太阴所至为痞满。《保命集》曰∶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故宜苦泄。杂病之痞,从内之外,故宜辛散。治伤寒热痞,用苦寒药,大黄黄连泻心汤。治伤寒阴阳不和而痞,兼用寒热药,三黄加附子汤。治伤寒阴盛阳虚而痞,则辛甘药多,而苦寒药少。半夏甘草生姜诸泻心汤

二黄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关上脉浮。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复恶寒汗出。去附子三黄泻心汤,治伤寒热痞。半夏泻心汤治胸满而呕。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逆。生姜泻心汤治胁有水气。痞虽虚邪,然表气入里,热郁于心胸之分,必用苦寒为泻,辛甘为散,诸泻心汤所以寒热互用也。杂病痞满,亦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如胃口寒滞停痰痞闷者,辛温泄浊。橘皮半夏汤,或二陈汤丁香。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

和胃煎加楂肉麦芽砂仁、或浓朴温中汤,脾胃阳微,胸不清旷者,辛甘理阳。苓桂术甘汤。中气久虚,精微不化者,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猪苓泽泻。《医通》曰∶升、柴从九地之下而升其清,苓、泻从九天之上而降其浊,所以交否而为泰也。脾虚失运,食少虚痞者,温补脾元。四君子汤异功散。胃虚气滞而痞者,行气散满。保和汤,或三因七气汤,食滞未除作痞者,专消导。大和中饮,或枳术丸资生丸。食滞既消,脾气受伤者,宜调补。异功散养中煎。心脾郁结而成痞者,调其气。归脾汤治中汤暴怒伤肝,气逆而痞者,舒其郁。解肝煎。肺失肃降。痰热阻痞者,清理上焦。清肺饮五味甘草,加豆豉栝蒌山栀竹茹枇杷叶枳壳。气闭化热,不食便秘者,辛润开降。蔻仁、杏仁麻仁栝蒌仁贝母竹茹石斛郁金,或小陷胸汤。热邪里结,恶心中痞者,苦酸泄降。半夏泻心汤去参、甘、枣,加枳、芍、乌梅。暑邪阻气,热渴满闷者,暑邪面垢脉虚,胸闷脘痞。辛凉清上。三物香薷饮消暑丸桔梗、竹茹、杏仁茯苓滑石、郁金汁。湿邪阻气,呕恶胸痞者,湿邪头胀,舌白不饥,脘痞恶心,脉缓。甘淡渗湿六一散芦根茯苓、杏仁、薏仁、通草、藿梗、半夏、蔻仁、或平胃散。寒热往来,胸胁痞满者,和解半表半里。小柴胡汤加枳、桔、栝蒌皮。噎膈痞塞,乃痰与气搏,不得宣通。痰为气激而升,气为痰腻而滞,故痞塞而成噎膈也。连理汤生姜泻心汤。痰挟瘀血,成窠囊,作痞,脉沉涩,日久不愈,惟悲哀郁抑之人有之,宜从血郁治。桃仁红花丹皮香附降香苏木韭汁童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痞满论治《类证治裁》
  2. 痞满(新法叶案)《伤寒指掌》
  3. 痞满脉案《类证治裁》
  4. 痞满《中医内科学》
  5. 痞满脉候《类证治裁》
  6. 痞满《血证论》
  7. 痞满门《张氏医通》
  8. 痞满《伤寒大白》
  9. 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医学传心录》
  10. 痞满《医学摘粹》
  11. 痞满证《明医指掌》
  12. 痞满《医学摘粹》
  13. 痞门《医方考》
  14. 痞满《证治汇补》
  15. 痞闷《证治准绳·女科》
  16. 痞满《古今名医汇粹》
  17. 痞闷《济阴纲目》
  18. 痞满《古今医案按》
  19. 痞闷《扁鹊心书》
  20. 痞满《万病回春》
  21. 痞闷《女科证治准绳》
  22. 痞满《古今医鉴》
  23. 痞逆《中医词典》
  24. 痞满《医学正传》
  25. 痞癖《外科正宗》
  26. 痞满《医碥》
  27. 痞癖《外科全生集》
  28. 痞满《医碥》
  29. 痞癖门(幼幼汇集 中)《古今医统大全》
  30. 痞满《寿世保元》
  31. 痞气《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