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
痢症不拘赤、白,舌黄、脉有神者,燥热为病也(宜大黄木香汤)。痢症红、白,脉无神而口不渴者,下焦阳衰,不能化下焦之精血也(宜附子理中加小茴、安桂)。痢症红、白,身大热而渴饮极热,或不渴而舌青滑者,元阳外越,而内无阳以化肠胃中之精血也(宜吴萸四逆汤)。若大热、舌黄,饮冷不休,日数十次者,胃热极也(宜白虎汤加柴、葛)。痢疾初起,发热身疼脉浮者,外感也(宜人参败毒散)。

- 痢症《医理真传》
- 痢症《评琴书屋医略》
- 痢症《麻科活人全书》
- 痢证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 痢症《医学从众录》
- 痢证总括《医宗金鉴》
- 痢症《医学三字经》
- 痢证《医法圆通》
- 痢症方《医学三字经》
-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
- 痢症论治《类证治裁》
-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 痢症脉候《类证治裁》
- 痢泻《急救良方》
- 痢症脉论《三指禅》
-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 痢滞论《胎产心法》
-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痢滞论《妇科秘书》
-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泻《孙文垣医案》
- 痢如膏血候《诸病源候论》
- 连出不收《经验麻科》
- 痢如膏候《诸病源候论》
- 连床散《冯氏锦囊秘录》
- 痢门《医方考》
- 连床散《仁术便览》
- 痢门《张氏医通》
- 连附六一(汤)《汤头歌诀》
- 痢脉案《类证治裁》
- 连附六一汤《退思集类方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