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因湿热及受积停

《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痢疾之症,里急后重,或血、或脓、或脓血相杂,或痛、或不痛。此症原其所因,不外湿、热、食积三者。伤于气分,痢下则白;伤于血分,痢下则赤;气血俱伤,则赤白相杂。下痢之脉,微小者吉,浮洪者凶,滑大者吉,弦急者凶。刘河间曰:治痢大法,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又曰:“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揭之。身冷自汗,以热药温之。风邪外来宜汗之。鹭溏为痢宜温之”。

治痢验方:痢疾初起,便脓下血,里急后重,用芍药汤白痢温六丸。赤痢用清六九。赤白相杂,里急后重,用立效散。痢疾初时失下,反用兜涩之药,以致邪杂内蓄,血不得行,腹痛难忍者,用桃仁承气汤。痢疾发热,肠胃中有风邪也,人参败毒散黄连陈仓米生姜大枣,煎服。时行疫痢,噤口不食,加石莲子肉七个。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养脏汤

芍药汤

治痢芍药汤,(黄)芩(黄)连(肉)桂大黄,(木)香槟(榔)(当)归甘草,后重即安康。

温六丸

滑石(六两水飞)粉草(一两)干姜(五钱)为末,水丸。

清六丸

滑石(六两水飞)粉草(一两)红曲(五钱)为末,水丸。

立效散

黄连(四两酒洗)吴茱萸(二两,二味同炒去茱萸陈皮(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共为末。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噤口痢陈仓米煎汤调下。

桃仁承气汤见16页

人参败毒散见17页

养脏汤

养脏(白)芍当归人参(肉)桂(白)术随,木香甘(草)米壳,诃子(肉)蔻乌梅

和中汤

和中(当)归酒(黄)连,陈(皮)(白)芍(厚)朴苍(术)甘(草),茯苓枳壳,新久痢皆痊。

按:痢疾是湿热之邪积滞肠道引起,故治疗大法,应清热祛湿导滞。初起如有发热,可予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湿热清,则发热自除,下痢自止、又痢疾初起,不宜用涩止药,盖湿热未清,收涩过早,易转成休息痢。

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水煎服。

白头翁汤

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水煎服。

上两方亦可酌加当归白芍山查马齿苋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传心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1.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2. 痢泻《急救良方》
  3.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
  4.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5. 痢证《医法圆通》
  6.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痢证总括《医宗金鉴》
  8.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 痢证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10. 痢如膏血候《诸病源候论》
  11. 痢症《评琴书屋医略》
  12. 痢如膏候《诸病源候论》
  13. 痢症《医理真传》
  14. 痢门《医方考》
  15. 痢症《麻科活人全书》
  16. 痢门《张氏医通》
  17. 痢症《医学从众录》
  18. 痢脉案《类证治裁》
  19. 痢症《医学三字经》
  20. 痢论《史载之方》
  21. 痢症方《医学三字经》
  22. 痢论《妇科秘书》
  23. 痢症论治《类证治裁》
  24. 痢论《胎产心法》
  25. 痢症脉候《类证治裁》
  26. 痢例《慎柔五书》
  27. 痢症脉论《三指禅》
  28. 痢解《儿科萃精》
  29. 痢滞论《胎产心法》
  30. 痢兼肿候《诸病源候论》
  31. 痢滞论《妇科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