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脉案

《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褚氏 高年头晕,冬初因怒猝发,先怔忡而眩仆,汗多如洗,夜不能寐,左寸关脉浮大无伦。此胆气郁勃,煽动君火,虚阳化风,上冒巅顶所致。用丹皮山栀(各钱半)、甘菊白芍(俱炒。各三钱)、钩藤茯神(各三钱)、柏子仁枣仁(生研。各八分)、桑叶(二钱)、浮小麦(二两)、南枣(四枚)二服悸眩平,汗止熟寐矣。随用熟地、潞参、五味茯神麦冬莲子白芍,数服全愈。凡营液虚,胆火上升蒙窍,须丹、栀、钩藤桑叶以泄热,炒菊、芍以熄风和阳,再加茯神、枣仁、柏子仁小麦以安神凉心,风静汗止,必收敛营液为宜。

丰氏 眩晕痞呕,多酸苦浊沫,肝木乘土,胃虚食减,瘀浊不降,得虚风翔,则倾溢而出,厥阳上冒,清窍为蒙,故眩晕时作。诊脉涩小数,两寸尤甚。先用降浊熄风。栝蒌霜、苏子半夏茯苓杏仁天麻甘菊炭、钩藤、橘皮,诸症平,思纳食矣。又照原方去苏子、杏仁、钩藤,加茯神、莲子、钗石斛荷叶煎汤,十数服而安。

室人 烦劳伤阳,无寐耳鸣,头晕欲呕,伏枕稍定,虚阳上巅,风动痰升,眩呕乃作。宜潜阳熄风。牡蛎( 研),白芍、五味、甘菊炭、天麻(煨)、半夏青盐炒)、生地(炒)、茯神、枣仁、桑叶,二服随愈。

肖 劳力先曾失血数次,近日头眩耳鸣目昏,心悸脘闷,两尺浮大弦劲。相火易炎,龙雷失制,痰随火乘,上乾清窍,所谓无痰不作眩悸也。养阴潜阳。淡菜牡蛎、熟地炭、石斛、甘菊、白芍、贝母、茯神,数服得效后,宜服六味丸

许氏 中年经行太多,目眩头晕。用摄阴和阳。熟地、白芍、甘菊(俱炒。各二钱)、当归(醋炒八分)、丹皮、牡蛎粉(各钱半)、甘草(炙黑,一钱)、嫩桑叶(三钱)、红枣(三枚),二服愈。

王 伏暑病后失调,脉虚疾,头晕热渴而烦,虚风上巅,议苦辛泄热,佐以甘润。山栀、甘菊、丹皮、麦冬钗斛、天麻(煨)、党参花粉甘草、嫩桑叶,二服而愈。

堂兄 寤后舌辣,津不上朝,头眩肢麻,阳升风动。主和阳熄风,佐酸味以生津。鲜生地玉竹、石斛、白芍、五味、花粉乌梅、甘菊炭、牡蛎粉、桑枝、黑芝麻,常服效。

姜 弱冠劳力伤阳,神疲头眩,发热口苦,食减呕浊,两寸脉数,厥气上冒,有风翔浪涌之势,治以镇阳泄浊。牡蛎、白芍、茯神、橘红制半夏吴茱萸、甘菊炭、金器同煎,二服浊降呕止,脉仍小数,头目不清,缘春温胆火上升。仿叶氏泄胆热法。丹皮、嫩桑叶、荷叶边、钩藤、白芍(生)、山栀、生地炭,数服眩除热减,去桑叶、生地炭,加玉竹、茯神、杞子(焙)、山药、熟地(俱炒)、潞参、莲、枣,脉平。

肖 冒雨后湿郁成热,蒸而为黄,宿恙又经操劳,屡次失血,当春虚阳升动,咳而头眩,口干目黄,怔忡失寐。治先清泄火风。生地、石斛、山栀心、茯神、丹皮、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炒)。四服头目清,怔忡息,食进寐稳矣,但神疲力倦。去生地,加参、芍、莲、枣以扶脾元,数服更适。后去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加茵陈松罗茶叶,黄渐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证治裁》书籍目录
  1. 眩晕脉案《类证治裁》
  2. 眩晕论治《类证治裁》
  3. 眩晕门《张氏医通》
  4. 眩晕昏冒《沈氏女科辑要》
  5. 眩晕秘方《华佗神方》
  6. 眩晕方《医学三字经》
  7. 眩晕痧脉辨《痧胀玉衡》
  8. 眩晕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9. 眩晕诗《医学实在易》
  10. 眩晕部《本草易读》
  11. 眩晕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2. 眩晕(附头昏)《急诊医学》
  13. 眩晕者无痰不作《医学传心录》
  14. 眩晕(动脉硬化、高血压)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5. 眩晕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 眩晕《神经病学》
  17. 眩晕总论《症因脉治》
  18. 眩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9. 眩运《景岳全书》
  20. 眩晕《博济方》
  21. 眩运《中医词典》
  22. 眩晕《灸法秘传》
  23. 眩运《杂病广要》
  24. 眩晕《针灸学》
  25. 眩运《医学正传》
  26. 眩晕《女科证治准绳》
  27. 眩运《丹溪治法心要》
  28. 眩晕《何澹安医案》
  29. 眩转《中医词典》
  30. 眩晕《金匮钩玄》
  31. 眴(xuàn,音眩)仆《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