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本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伤寒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一两,大枣十二枚,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以太阳而传少阳,少阳经气内遏,必侵克戊土,而为呕利。逆而不降,则壅迫上脘而为呕,降而不舒,则郁迫下脘而为利。利泄胃阳,则入太阴之脏,利亡脾阴,则传阳明之腑。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易传阳明而为热。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也。

《外台》黄芩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二两,桂枝一两。干呕下利者。以其中气虚寒,脾陷而贼于乙木,则为下利,胃逆而贼于甲木,则为干呕。人参、大枣,补中培土,干姜桂枝,温升肝脾而止下利,黄芩、半夏,清降胆胃而止干呕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往来寒热,胸胁硬满。大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发热汗出,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用之治呕而发热,心中痞满。生姜泻心汤方在生姜用之治干呕食臭,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方在甘草。用之治水谷不化,心下痞硬。附子泻心汤方在附子用之治恶寒汗出,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在大黄用之治关上脉浮,心下痞濡。

以少阳之经,自头走足,下胸贯膈,由心下而行两胁。经气郁遏,内攻戊土,胃气被贼,胀满不运,外逼少阳之经,结塞不开,是以心胁痞满。结微则濡,结甚则硬。少阳经郁,相火升炎,黄芩清少阳之相火,以泻痞郁之热也。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在葛根用之治喘而汗出者。泽漆汤方在泽漆用之治咳而脉浮者,清相火之刑辛金也。干姜芩连人参汤方在干姜。用之治食入即吐者,清甲木之克戊土也。《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疟病结为癥瘕,清少阳之郁火也。大黄(庶/虫)虫丸方在大黄。用之治虚劳内有干血,清厥阴之燥热也。当归散方在当归用之治妊妇诸病,清风木之郁蒸也。黄土汤方在黄土用之治便后下血,清风木之疏泄也。

甲木清降,则下根癸水而上不热,乙木温升,则上生丁火而下不热。足厥阴病则乙木郁陷而生下热,足少阳病则甲木郁升而生上热,以甲木原化气于相火,乙木亦含孕乎君火也。黄芩苦寒,并入甲乙,泻相火而清风木,肝胆郁热之证,非此不能除也。然甚能寒中,厥阴伤寒,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小柴胡汤,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凡脉迟,腹痛,心下悸,小便少者,忌之。

清上用枯者,清下用实者。内行醋炒,外行酒炒。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长沙药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1. 黄芩《长沙药解》
  2. 黄芩《药笼小品》
  3. 黄芩《中药炮制》
  4. 黄芩《千金翼方》
  5. 黄芩《本草经集注》
  6. 黄芩《雷公炮制药性解》
  7. 黄芩《新修本草》
  8. 黄芩《本草纲目》
  9. 黄芩《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10. 黄芩《神农本草经》
  11. 黄芩《吴普本草》
  12. 黄茄子《本草易读》
  13. 黄芩《汤液本草》
  14. 黄茄根及茎叶《本草易读》
  15. 黄芩《本草备要》
  16. 黄气病兼痧《痧胀玉衡》
  17. 黄芩《本草蒙筌》
  18. 黄气《中医词典》
  19. 黄芩《本草易读》
  20. 黄耆五物汤《医宗金鉴》
  21. 黄芩《冯氏锦囊秘录》
  22. 黄耆桃红汤《医林改错》
  23. 黄芩《医学入门》
  24.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方《医宗金鉴》
  25. 黄芩《证类本草》
  26.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27. 黄芩《顾松园医镜》
  28. 黄耆建中汤方《医宗金鉴》
  29. 黄芩《本草求真》
  30. 黄耆建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1. 黄芩《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