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治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参、牡丹、藜芦。)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世方多用,道家不须。(《大观》卷八,《政和》二○七?

- 黄芩《本草经集注》
- 黄芩《中药炮制》
- 黄芩《新修本草》
- 黄芩《长沙药解》
- 黄芩《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黄芩《药笼小品》
- 黄芩《吴普本草》
- 黄芩《千金翼方》
- 黄芩《汤液本草》
- 黄芩《雷公炮制药性解》
- 黄芩《本草备要》
- 黄芩《本草纲目》
- 黄芩《本草蒙筌》
- 黄芩《神农本草经》
- 黄芩《本草易读》
- 黄茄子《本草易读》
- 黄芩《冯氏锦囊秘录》
- 黄茄根及茎叶《本草易读》
- 黄芩《医学入门》
- 黄气病兼痧《痧胀玉衡》
- 黄芩《证类本草》
- 黄气《中医词典》
- 黄芩《顾松园医镜》
- 黄耆五物汤《医宗金鉴》
- 黄芩《本草求真》
- 黄耆桃红汤《医林改错》
- 黄芩《本草新编》
-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方《医宗金鉴》
- 黄芩《本经逢原》
-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 黄芩《本草从新》
《本草经集注》
-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朝·梁 年份:公元502-557年
- 序录上
- 序录下
- 玉石三品
- 玉石上品
- 玉石中品
- 玉石下品
- 草木
- 草木上品
- 青芝
- 赤芝
- 黄芝
- 白芝
- 黑芝
- 紫芝
- 赤箭
- 龙眼
- 猪苓
- 茯苓
- 琥珀
- 松脂
- 柏实
- 麦门冬
- 术
- 女葳,葳蕤
- 黄精
- 干地黄
- 菖蒲
- 泽泻
- 薯蓣
- 菊花
- 甘草
- 人参
- 石斛
- 石龙芮
- 石龙刍
- 络石
- 千岁汁
- 木香
- 龙胆
- 牛膝
- 卷柏
- 菌桂
- 牡桂
- 桂
- 杜仲
- 干漆
- 细辛
- 独活
- 升麻
- 茈胡(为君)#
- 防葵
- 蓍实
- 楮实
- 酸枣
- 槐实
- 枸杞
- 苏合
- 子
- 薏苡仁
- 车前子
- 蛇床子
- 菟丝子
- 菥子
- 茺蔚子
- 地肤子
- 青
- 忍冬
- 蒺藜子
- 肉苁蓉
- 白英
- 白蒿
- 茵陈蒿
- 漏芦
- 茜根
- 旋花
- 蓝实
- 景天
- 天名精
- 王不留行
- 蒲黄
- 香蒲
- 兰草
- 蘼芜
- 云实
- 徐长卿
- 姑活
- 屈草
- 翘根
- 牡荆实
- 秦椒
- 蔓荆实
- 女贞实
- 桑上寄生
- 蕤核
- 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
- 辛夷
- 榆皮
- 草木中品
- 当归
- 防风
- 秦艽
- 黄
- 吴茱萸
- 黄芩
- 黄连
- 五味子
- 决明子
- 芍药
- 桔梗
- 芎
- 本
- 麻黄
- 葛根
- 前胡
- 知母
- 大青
- 贝母
- 栝蒌根
- 丹参
- 浓朴
- 竹叶芹竹叶
- 玄参
- 沙参
- 苦参
- 续断
- 枳实
- 山茱萸
- 桑根白皮
- 松萝
- 白棘
- 棘刺花
- 狗脊
- 萆
- 菝
- 石韦
- 通草
- 瞿麦
- 败酱
- 秦皮
- 白芷
- 杜蘅
- 杜若
- 柏木
- 木兰
- 白薇
- 耳实
- 茅根
- 百合
- 酸浆
- 淫羊藿
- 蠡实
- 枝子
- 槟榔
- 合欢
- 卫矛
- 紫葳
- 芜荑
- 紫草
- 紫菀
- 白藓
- 白兔藿
- 营实
- 薇衔
- 井中苔及萍
- 王孙
- 白前
- 百部根
- 王瓜
- 荠
- 高良姜
- 马先蒿
- 积雪草
- 恶实
- 莎草根
- 大、小蓟根
- 垣衣
- 艾叶
- 牡蒿
- 假苏
- 水萍
- 海藻
- 昆布
- 荭草
- 陟厘
- 熏草
- 干姜
- 五色符
- 草木下品
- 虫兽三品
- 虫兽上品
- 虫兽中品
- 虫兽下品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果部药物
- 上品
- 中品
- 下品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菜部药物
- 上品
- 中品
- 下品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
- 上品
- 中品
- 下品
-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类药物
- 玉石类
- 草木类
- 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