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丸
治肠风泻血久不止。
槐根白皮(去粗皮) 苦楝根白皮(去粗皮各三两) 椿根白皮(去粗皮四两三味于九月后二月前取软者日干) 天南星 半夏(各半两并生) 威灵仙(一两去苗洗) 寒食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如桐子大。干之。每服三十丸。水八分一盏。煎沸。下丸子煮令浮。
以匙抄取。温温送下。不嚼。空心食前服。
顷年有一人下血几盈盆。顿尔疲 。诸药皆不效。予曰∶"此正肠风。"令服玉屑丸。三服止。予苦此疾三十年。蓄下血药方近五十余品。其间或验或否。或始验而久不应。或初不验弃之。再服有验者。未易立谈。大抵此疾品类不同。对病则易愈。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脏毒也。肛门射如血线者。虫痔也。亦有一种下部虚。阳气不升。血随气而降者。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
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此下部虚而下血者也。若得革脉。却宜服温补药。虫痔宜熏。《千金》用 皮艾者佳。予尝作。颇得力。

- 玉屑丸《普济本事方》
- 玉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屑无忧散《重订囊秘喉书》
- 玉屑面脂方《备急千金要方》
- 玉屑无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屑面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 玉屑无忧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玉屑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屑无忧散《医方论》
- 玉屑《本草图经》
- 玉燕投怀膏《毓麟验方》
- 玉屑《名医别录》
- 玉钥匙《重订囊秘喉书》
- 玉屑《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玉钥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屑《证类本草》
- 玉液《中医词典》
- 玉屑《医学入门》
- 玉液散《博济方》
- 玉屑《冯氏锦囊秘录》
- 玉液上清丸《重订囊秘喉书》
- 玉屑《本草蒙筌》
-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玉屑《海药本草》
- 玉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玉屑《新修本草》
- 玉液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玉屑《本草经集注》
- 玉翳浮睛《中医词典》
- 玉屑《千金翼方》
- 玉翳浮睛《明目至宝》
《普济本事方》
- 作者:许叔微 朝代:南宋 年份:公元1132年
- 普济本事方序
- 卷第一
- 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 真珠丸
- 独活汤
- 星附散
- 二生散
- 救急稀涎散
- 胜金丸
- 拒风丹
- 苏合香丸
- 灸中风十二穴
- 续断汤
- 山蓣丸
- 独活散
- 地黄酒
- 防风汤
- 竹沥汤
- 防己汤
- 木瓜煎
- 养血地黄丸
- 羚羊角汤
- 乌头汤
- 小续命汤
- 排风汤
- 小风引汤
- 《千金方》竹沥汤
- 《必用方》竹沥汤
- 增损茵芋酒
- 太一神精丹
- 铁弹丸
- 黑神丸
- 定风饼子
- 茯神散
- 鳖甲丸
- 补胆防风汤
- 人参散
- 醒后头虚晕发热方
- 卷外
- 卷第二
- 心小肠脾胃病
- 肺肾经病
- 补益虚劳方
- 头痛头晕方
- 治气虚头疼
- 卷第三
- 卷第四
- 翻胃呕吐霍乱
- 脏腑泄滑及诸痢
- 虚热风壅喉闭清利头目
- 肿满水气蛊胀
- 肾脏风及足膝腰腿香港脚
- 卷外
- 卷第五
- 肠风泻血痔漏脏毒
- 衄血劳瘵吐血咯血
- 眼目头面口齿鼻舌唇耳
- 卷外
- 卷第六
- 诸嗽虚汗消渴
- 金疮痈疽打扑诸疮破伤风
- 卷第七
- 卷第八
- 伤寒时疫(上)(缺)
- 卷第九
- 伤寒时疫(下)(缺)
- 卷第十
- 《普济本事方》治药制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