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朴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去实满而治腹胀,除湿结而和胃气,止呕清痰,温中消食。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忌食豆。
按∶浓朴辛则能发,温则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诸证。丹溪曰∶浓朴属土而有火,平胃散用之以佐苍术,正谓泻上焦之湿,平胃土不使太过,以致于和而已。若以为温补而泛用之,非也。体重浊而微降,最能耗气,春夏秋宜用,冬间忌之。气虚之人及孕妇,亦不可服。
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醋炙过,每条一斤,用酥四两,炙

- 浓朴《雷公炮制药性解》
- 浓朴《雷公炮炙论》
- 浓朴《千金翼方》
- 浓腐之苔无寒症辨《察舌辨症新法》
- 浓朴《本草经集注》
- 浓腐与浓腻不同辨《察舌辨症新法》
- 浓朴《新修本草》
- 浓杜仲《药性切用》
- 浓朴《吴普本草》
- 浓肠丸《是斋百一选方》
- 浓朴《本草衍义》
- 浓肠丸《扁鹊心书》
- 浓朴《汤液本草》
- 浓肠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浓朴《本草备要》
- 农药中毒《预防医学》
- 浓朴《本草蒙筌》
- 农药皮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浓朴《本草易读》
- 农药急性中毒并发症的控制《预防医学》
- 浓朴《冯氏锦囊秘录》
- 农人某伤寒误服凉药舌见人字纹《程杏轩医案》
- 浓朴《医学入门》
- 农人某攻痞动血昏晕急证《程杏轩医案》
- 浓朴《证类本草》
-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 浓朴《顾松园医镜》
- 农村青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调查《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浓朴《本草求真》
- 拗哭不止《儒门事亲》
- 浓朴《本草新编》
《雷公炮制药性解》
- 明·李士材
- 序
- 卷一
- 金石部
- 果部
- 谷部
- 卷二
- 卷三
- 草部中
- 卷四
- 草部下
- 卷五
- 木部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