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朴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浓朴_(图)

味苦,温、大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浓肠胃。一名浓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折。疗鼠 ,明目,益气。

生交址、冤句。三、九、十月采皮,阴干。(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陶隐居云∶今出建平、宜都。极浓、肉紫色为好,壳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错皮,俗方∶多用,道家不须也。今注出梓州、龙州者最佳。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浓朴,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季氏∶小温。范子浓朴,出洪农。药性论云∶浓朴,臣,忌豆。食之者动气。味苦、辛,大热。能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患虚而尿白。日华子云∶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脏不安,调关节杀腹脏虫,除惊,去烦闷,明耳目。入药去粗皮,姜汁炙,或姜汁炒用。又名烈朴。

图经曰∶浓朴,出交址、冤句,今京西、陕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龙州者为上。木高三、四丈,径一、二尺。春生叶如槲叶,四季不凋。红花而青实。

皮极鳞皴而浓,紫色多润者佳,薄而白者不堪。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广雅》谓之重皮。方∶书或作浓皮。张仲景治杂病。浓朴三物汤腹胀脉数。浓朴半斤,枳实五枚,以水一斗二升,煎二物,取五升,纳大黄四两,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腹中转动更服,不动勿服。又浓朴七物汤主腹痛胀满。浓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桂二两,生姜五两,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陶隐居治霍乱浓朴汤∶浓朴四两,炙,桂心二两,枳实五枚,生姜三两,四物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唐·石泉公王方∶庆《广南方》云∶此方∶不唯霍乱可医,至于诸病皆疗。并须预排比也。此方∶与治中汤等并行,其方∶见人参条中。

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过。每修一斤用酥四两,炙了细锉用。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圣惠方∶治霍乱。制之以姜汁,火上炙,令香,为末。非时新水调下二钱匕,佳。又方∶治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为末。非时粥饮调下二钱匕。梅师方∶治水谷痢久不瘥。浓朴三两,黄连三两,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斗门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浓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良。亦治反胃止泻,甚妙。子母秘录∶治月水不通。浓朴三两炙,水三升,煎取一升,为三服,空心。不过三、四剂,瘥。

衍义曰∶浓朴,今西京伊芳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味苦,不以姜制,则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调中。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冷气,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浓朴《证类本草》
  2. 浓朴《医学入门》
  3. 浓朴《顾松园医镜》
  4. 浓朴《冯氏锦囊秘录》
  5. 浓朴《本草求真》
  6. 浓朴《本草易读》
  7. 浓朴《本草新编》
  8. 浓朴《本草蒙筌》
  9. 浓朴《本经逢原》
  10. 浓朴《本草备要》
  11. 浓朴《本草从新》
  12. 浓朴《汤液本草》
  13. 浓朴《得配本草》
  14. 浓朴《本草衍义》
  15. 浓朴《本草思辨录》
  16. 浓朴《吴普本草》
  17. 浓朴《本草崇原》
  18. 浓朴《新修本草》
  19. 浓朴《本草便读》
  20. 浓朴《本草经集注》
  21. 浓朴《本草经解》
  22. 浓朴《千金翼方》
  23. 浓朴《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4. 浓朴《雷公炮制药性解》
  25. 浓朴《名医别录》
  26. 浓朴《雷公炮炙论》
  27. 浓朴《本草分经》
  28. 浓腐之苔无寒症辨《察舌辨症新法》
  29. 浓朴《本草分经》
  30. 浓腐与浓腻不同辨《察舌辨症新法》
  31. 浓朴《本草择要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