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古圣王尝百草,着医书,而于万政之余,不肯自暇逸为劳者,诚以民生为大,而医事为重也。周礼以医事隶于六官,以保王躬,掌民疾,且命医为师,俾出政令,班固汉书,以医并于神仙,其职贵,其道尊,故其时神良辈出,若周之长桑扁鹊,汉之华陀仲景,俱表表在人耳目间。自兹而降,上HT 视为奉御之名,下直比于艺术之流,学士大夫,多所弗讲,而业儒不成者;即粗躐方书,遂号为医,竟借以为肥家之生计,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医学之荒也,由来久矣。虽唐宋以来,不乏哲人,然究寥寥易数。推其过,总由不学之咎。然学儒之读书也易,学医之读书也难,儒书则一定之可循,医书则多岐之易炫。儒之书,孔孟之书也,夫人而知读之矣,弗敢违也,医之书,炎黄之书也,亦夫人而言读之矣,而卒弗读也,何则?文辞古雅,理道渊深,难以解悟,故庸浅之流,望而蹙额,一见药性赋及症方歌诀等书,便奉为灵宝,不知入门一错,误已误人,少年不学,老大徒伤,追悔何及。而好高之辈,又辄自称读金匮书,遵仲景法,偏执不化,疗病投剂,务必争奇求异,是好高偏执之杀人,与庸浅不学之杀人等耳。故张、刘、李、朱本医之四大家也,其所着书,不过补前人之未备,而自成一家之言。即诸家各有所发明,亦补前人之未备者居多。是以赵氏云∶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丹溪书,而不读薛氏医书,则真阴真阳不明,而杀人亦多矣。故医而不精深孔孟之理,洞彻炎黄之义,广征诸子,遍考百家,融会贯通,活泼治病,而欲求如桴鼓附应,犹拔刺雪污,称为工巧神圣,必无之事,熟云医为小道,而可易视为哉。闻之张长沙云∶居世之士,曾不留心医术,上疗君亲,下救贫贱,中以保身,但逐荣利,企踵权豪,卒遇非常,身居死地,百年寿命,委付凡流,岂不危哉!玄晏云∶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予有感于二氏之言,因思古人有不为良相定作良医之语,因遂慨然而叹,谓可以侍君,可以养亲,可以济世,可以全生,可以成名者,庶几有熊氏之风乎?遂毅然自奋,二十年来夙兴夜寐,殚炎黄之奥,究仲景之秘,渔猎方书,搜罗医案,忝得萤明。乃辑本草必用,脉法删繁,内景图解,灵素摘要,格言汇纂,症方发明,分为一十六卷,统名医镜,俱以岐黄仲景为经,诸子百家为纬,言言采其金石,字字摘其珠玑,明剖疾病之情,悉合时地之宜,俾庸浅者读之,则易为领略,好高者省之,遂难施险僻。更望当世巨公,慧眼品题,互相倡导,以挽颓风,使人皆得尽其天年,不负古圣王垂教之仁慈,是则余之大快也,而亦苍生之大幸也。
吴门顾靖远松园甫

- 自序《顾松园医镜》
- 自序《济阴纲目》
- 自序《灵素节注类编》
- 自序《医碥》
- 自序《医门法律》
- 自序《类证治裁》
- 自序《证治汇补》
- 自序《辨证录》
- 自序《目经大成》
- 自序《证治准绳·疡医》
- 自序《症因脉治》
- 自序《证治准绳·女科》
- 自序《外科正宗》
- 自序《张氏医通》
- 自序《医学摘粹》
- 自序《证治准绳·幼科》
- 自序《医学心悟》
- 自序《医述》
- 自序《温热经纬》
- 自序《疡医大全》
- 自序《仲景伤寒补亡论》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金匮玉函经二注》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胎产心法》
- 自序《医学纲目》
- 自序《温病条辨》
- 自序《疫疹一得》
- 自序《读医随笔》
- 自序《丛桂草堂医案》
- 自序《推拿抉微》
《顾松园医镜》
- 作者:顾靖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原序一
- 原序二
- 原序三
- 自序
- 医道积习通弊论
- 辨治温热病中宜用白虎汤并不伤人以解世俗之惑,并明概投附、桂、干姜杀人之误
- 卷一·礼集
- 草部
- 甘草
- 生地黄
- 熟地黄
- 麦门冬
- 天门冬
- 葳蕤
- 玄参
- 沙参
- 贝母
- 知母
- 天花粉
- 百部
- 款冬花
- 紫菀
- 郁金
- 桔梗
- 茅根
- 芦根
- 石斛
- 白芍药
- 当归
- 丹参
- 远志
- 秦艽
- 续断
- 牛膝
- 何首乌
- 五味子
- 沙菀蒺藜
- 覆盆子
- 菟丝子
- 巴戟天
- 肉苁蓉
- 补骨脂
- 大茴香
- 黄
- 白术
- 苍术
- 香附
- 木香
- 砂仁
- 白豆蔻
- 藿香
- 前胡
- 防风
- 荆芥
- 独活
- 麻黄
- 葛根
- 白芷
- 柴胡
- 升麻
- 细辛
- 川芎
- 天麻
- 甘菊花
- 钩藤
- 威灵仙
- 香薷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连翘
- 龙胆草
- 芦荟
- 青黛
- 地榆
- 茵陈
- 山豆根
- 青蒿
- 防己
- 萆
- 忍冬
- 牛蒡子
- 车前子
- 泽泻
- 木通
- 通草
- 灯心草
- 淡竹叶
- 海金砂
- 葶苈子
- 泽兰
- 益母草
- 红花
- 牡丹皮
- 三七
- 玄胡索
- 茜根
- 蒲黄
- 姜黄
- 王不留行
- 刘寄奴
- 京三棱
- 蓬莪术
- 使君子
- 旋复花
- 半夏
- 南星
- 海藻
- 昆布
- 常山
- 草豆蔻
- 肉豆蔻
- 益智仁
- 蛇床子
- 兰叶
- 白前
- 白薇
- 白芨
- 白癣皮
- 苦参
- 旱莲草
- 夏枯草
- 谷精草
- 决明子
- 木贼草
- 蒲公英
- 紫花地丁
- 甘蕉根
- 大黄
- 牵牛
- 甘遂
- 大戟
- 芜花
- 附子
- 乌头
- 草乌
- 蓖麻子
- 卷二·礼集
- 木部
- 柏子仁
- 侧柏叶
- 松节
- 女贞子
- 茯苓
- 琥珀
- 酸枣仁
- 枸杞子
- 地骨皮
- 桑根白皮
- 竹叶
- 竹茹
- 竹沥
- 竹茹〔甘寒〕感寒挟食而呕吐者勿用。竹沥滑肠,脾虚泄泻者勿用,寒痰、湿痰、食积痰诸均忌。
- 天竺黄
- 山茱萸
- 金樱子
- 杜仲
- 木瓜
- 枳实
- 枳壳
- 浓朴
- 槟榔
- 大腹皮
- 沉香
- 降真香
- 乌药
- 丁香〔辛热,入脾胃二经。去丁盖。忌火。〕温中散滞,除呕止呃。〔属寒者方可用。〕一切因火热症者大忌。
- 乳香
- 没药
- 苏木
- 蔓荆子
- 辛夷
- 茶叶
- 猪苓
- 栀子
- 黄柏
- 槐花
- 楝实
- 桂
- 吴茱萸
- 蜀椒
- 雷丸
- 芜荑
- 干漆
- 皂荚
- 巴豆
- 果部
- 菜部
- 谷部
- 金石部
- 人部
- 兽部
- 禽部
- 虫鱼部
- 卷三·乐集
- 卷四·乐集
- 卷五·乐集
- 卷六·射集
- 卷七·射集
- 卷八·御集
- 卷九·御集
- 卷十·御集
- 卷十一·书集
- 卷十二·书集
- 卷十三·书集
- 卷十四·数集
- 卷十五·数集
- 卷十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