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丁卯秋,余客燕市,黄菊初放,怀人自远,忽闻剥啄声,启扉迓之,见二老者,衣冠伟甚,余奇之,载拜问曰∶先生何方来,得毋有奇闻诲铎乎?二老者曰∶闻君好医,特来辨难耳。余谢不敏。二老者曰∶君擅著作才,何不着书自雄,顾 时艺,窃耻之。余壮其言。乃尚论《灵》、《素》诸书,辨脉辨证,多非世间语。余益奇之。数共晨夕,遂尽闻绪论,阅五月别去。训铎曰∶今而后君可出而着书矣。铎退而记忆,合以所试方,日书数则,久乃成帙。夫医道之难也,不辨脉罔识脉之微,不辨证罔识证之变。今世人习诊者亦甚多矣,言人人殊,究不得其指归,似宜辨脉,不必辨证也。虽然,辨脉难知,不若辨证易知也。古虽有从脉不从证之文,毕竟从脉者少,从证者众,且证亦不易辨也。今人所共知者,不必辨也,古人所已言者,不必辨也。必取今人之所不敢言,与古人之所未及言者,而畅辨之。
论其证之所必有,非诡其理之所或无,乍闻之而奇,徐思之而实未奇也。客曰∶布帛菽粟,可以活人,安在谈医之必奇乎。余谢之曰∶布帛菽粟,平淡无奇,而活人之理实奇也。日服之而不知其何以温,日食之而不知其何以饱,致使其理之彰可乎,铎之辨证,犹谈布帛菽粟之理耳。客又笑曰∶君辨理奇矣,已足显著作之才,奚必托仙以 奇耶。铎,尼山之弟子也,敢轻言著作乎。闻二先生教,亦述之而已矣,何必讳其非仙哉。仙不必讳,而必谓是书非述也,得毋欺世以 奇乎。书非奇,而仍以奇闻名者,以铎闻二先生之教,不过五阅月耳,数十万言,尽记忆无忘,迷之成帙。是则可奇者乎,岂矜世以 奇哉。
山阴陈士铎敬之甫别号远公又号朱华子题于大雅堂

- 自序《辨证录》
- 自序《证治准绳·疡医》
- 自序《类证治裁》
- 自序《证治准绳·女科》
- 自序《医碥》
- 自序《张氏医通》
- 自序《济阴纲目》
- 自序《证治准绳·幼科》
- 自序《顾松园医镜》
- 自序《医述》
- 自序《灵素节注类编》
- 自序《疡医大全》
- 自序《医门法律》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证治汇补》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目经大成》
- 自序《医学纲目》
- 自序《症因脉治》
- 自序《疫疹一得》
- 自序《外科正宗》
- 自序《丛桂草堂医案》
- 自序《医学摘粹》
- 自序《针灸易学》
- 自序《医学心悟》
- 自序《知医必辨》
- 自序《温热经纬》
- 自序《经络考》
- 自序《仲景伤寒补亡论》
- 自序《虚损启微》
- 自序《金匮玉函经二注》
《辨证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鹤膝门(二则)
- 疠风门(二则)
- 遗尿门(三则)
- 脱肛门(二则)
- 强阳不倒门(二则)
- 发斑门(二则)
- 火丹门(三则)
- 离魂门(三则)
- 疰夏门(二则)
- 香港脚门(一则)
- 中邪门(六则)
- 中妖门(六则)
- 中毒门(十二则)
- 肠鸣门(三则)
- 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 恼怒门(二则)
- 喑哑门(三则)
- 瘟疫门(一则)
- 种嗣门(九则)
- 卷之十一·妇人科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背痈门(七则)
- 肺痈门(四则)
- 肝痈门(二则)
- 大肠痈门(三则)
- 小肠痈门(三则)
- 无名肿毒门(二则)
- 对口痈门(一则)
- 脑疽门(一则)
- 囊痈门(二则)
- 臂痈门(一则)
- 乳痈门(四则)
- 肚痈门(一则)
- 多骨痈门(一则)
- 恶疽门(一则)
- 疔疮门(一则)
- 杨梅疮门(五则)
- 腰疽门(一则)
- 擎疽门(一则)
- 脚疽门(二则)
- 鬓疽门(一则)
- 唇疔门(一则)
- 瘰门(二则)
- 痔漏门(四则)
- 顽疮门(二则)
- 接骨门(二则)
- 金疮门(一则)
- 物伤门(三则)
- 癞门(一则)
- 刑杖门(一则)
- 卷之十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