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妇人有专治方,旧矣。《史》称扁鹊患苦百出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语兼长也。然带下直妇人一病耳,调经杂证,怀子免身,疗治万方,一带下宁渠尽之乎?世所传张长沙《杂病方论》三卷,妇人居一焉。其方用之奇验,奈弗广何。
孙真人着《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之义。其说曰∶特须教子女学习此三卷妇人方,令其精晓,即于仓卒之秋,何忧畏也。而精于医者,未之深许也。唐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医,得昝殷《备集验方》三百七十八首以献,是为《产宝》,宋时濮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郭稽中以方附焉。而陈言无择于《三因方》评其得失,确矣。婺医杜 又附益之,是为《产育宝庆集》。临川陈自明良甫,以为诸书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局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有才进一方不效,辄束手者,有无方可据,揣摩臆度者。乃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验方,编葺成篇,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列方,纲领节目,灿然可观,是为《大全良方》。《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将大备矣。然其论多采巢氏《病源》,什九归诸风冷,药偏犷热,未有条分缕析其宜不者。近代薛己新甫,始取《良方》增注,其立论酌寒热之中,大抵根据于养脾胃、补气血,不以去病为事,可谓救时之良医也已。第陈氏所葺多上古专科禁方,具有源流本末,不可昧也;而薛氏一切以己意芟除变乱,使古方自此湮没。余重惜之。故于是编,务存陈氏之旧,而删其偏驳者,然亦存什之六七而已。至薛氏之说,则尽收之,取其以养正为主,且简而易守,虽子女学习无难也。若易水、 水师弟,则后长沙而精于医者,一方一论,具掇是中,乃它书所无有。挟是而过邯郸,庶无道少之患哉。其积德求子,与夫安产藏衣,吉凶方位,皆非医家事,故削不载云。
稿成而兵宪蔡虚台公、明府涂振任公助之赀,刻行之,以为此亦二公仁政万分之一,遂不复辞。
万历丁未早秋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于无住庵

- 自序《证治准绳·女科》
- 自序《张氏医通》
- 自序《证治准绳·疡医》
- 自序《证治准绳·幼科》
- 自序《辨证录》
- 自序《医述》
- 自序《类证治裁》
- 自序《疡医大全》
- 自序《医碥》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济阴纲目》
- 自序《冯氏锦囊秘录》
- 自序《顾松园医镜》
- 自序《医学纲目》
- 自序《灵素节注类编》
- 自序《疫疹一得》
- 自序《医门法律》
- 自序《丛桂草堂医案》
- 自序《证治汇补》
- 自序《针灸易学》
- 自序《目经大成》
- 自序《知医必辨》
- 自序《症因脉治》
- 自序《经络考》
- 自序《外科正宗》
- 自序《虚损启微》
- 自序《医学摘粹》
- 自序《幼科切要》
- 自序《医学心悟》
- 自序《济生集》
- 自序《温热经纬》
《证治准绳·女科》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治法通论
- 卷之一·调经门
- 卷之二·杂症门上
- (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 虚劳
- 客热
- 寒热
- 恶寒
- 中风
- 飞尸血厥
- 螈
- 颤振
- 惊悸
- 颠狂
- 血风烦闷
- 血风攻脾不能食
- 身体骨节疼痛
- 走疰痛
- 头目眩晕
- 头痛
- 心痛
- 心腹痛
- 小腹痛
- 项筋强痛
- 两胁胀痛
- 腰痛
- 腰脚疼痛
- 臂痛
- 香港脚
- 瘾疹瘙痒
- 卷之三·杂证门下
- 卷之四·胎前门
- 求子
- 候胎
- 胎产大法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上逼心
- 妊娠经来漏胎下血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心腹胀满
- 胎水肿满
- 腹内钟鸣
- 积聚
- 孕痈
- 伤食
- 中恶
- 中风
- 风痉
- 螈
- 眩晕
- 惊悸
- 喑
- 烦
- 吐血衄血咳唾血
- 咳嗽
- 喘
- 疟
- 霍乱
- 泄泻
- 滞下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血
- 眼目
- 脏躁悲伤
- 妊病可下胎断胎
- 胎自堕
- 胎不长
- 日月未足欲产过期不产
- 鬼胎
- 临产坐草法
- 催生法
- 下死胎法
- 卷之五·产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