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别论篇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阴阳别论》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深知谓备识其变易。)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凡阳经有五,正以一腑之中包藏五腑之脉,故五五有二十五阳,由此推之。则一脏之中包藏五脏之脉,亦五五有二十五阴。)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矣。(所谓阴者,五脏之真脉也。真脏来现,其脏已败,败者,必至于死也。故曰∶真脏脉见者死。)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脘之阳,谓人迎之气也。察其气脉动静大小与脉口应否也。人迎在结喉两傍,脉动应手,其脉之动,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脏,右大常以候腑,盖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虽有五五二十五阳之异,而实不外乎胃脉之见耳。若吉者为有胃气,而凶则无胃气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阳者卫外而为固,然外邪所中,别于阳则知病处,阴者藏神而内守。若考真正成败,别于阴则知病者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头,谓人迎。手,谓气口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小大齐等者,名曰平人,故言所谓一也。气口在手鱼际之后一寸,人迎在结喉两旁一寸五分,皆可以候脏腑之气。)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此言脉体分阴阳,脉有去来,即去至而阴阳分;脉有动静,即动静而阴阳分;脉有迟数,即迟数而阴阳分。)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故曰生阳死阴也。自肝传心,以水生火,得之生气,是谓生阳,不过四日而愈。)心之肺谓之死阴,(心传肺者,为火克金,故谓死阴,不过三日死。)肺之肾谓之重阴,(肺金肾水,虽曰子母相传,而金水俱病,则重阴而阳绝矣。)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土本制水,而水反侮脾,是谓辟阴,辟阴者,放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阴阳别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 阴阳别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3. 阴阳别论篇《疡医大全》
  4. 阴阳别论《素问悬解》
  5. 阴阳不别由于传派不清《读医随笔》
  6. 阴阳别论《素问悬解》
  7. 阴阳常变论《吴医汇讲》
  8. 阴阳表里虚实《备急千金要方》
  9. 阴阳刺《中医词典》
  10. 阴阳表里辨《医学集成》
  11. 阴阳大论《黄帝内经太素》
  12. 阴阳辨别《诊家正眼》
  13. 阴阳大论《针灸甲乙经》
  14. 阴阳变化《医学摘粹》
  15. 阴阳大要调神论《中藏经》
  16. 阴阳变化《四圣心源》
  17. 阴阳大造丸《毓麟验方》
  18. 阴阳(天时二)《妇人规》
  19. 阴阳的工作机制《思考中医》
  20. 阴阳(天时二)《宜麟策》
  21. 阴阳的关系《思考中医》
  22. 阴阳《中医诊断学》
  23. 阴阳的离合机制《思考中医》
  24. 阴阳《医学真传》
  25. 阴阳颠倒篇《外经微言》
  26. 阴阳《医学三字经》
  27. 阴阳毒《中医名词词典》
  28. 阴阳《内经知要》
  29. 阴阳二气疽《中医词典》
  30. 阴阳《内经博议》
  31. 阴阳二气疽《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