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热余毒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夫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假如子后出者而午时即收,午后出者而子时即收,盖午后为阴,子后为阳,乃阴生阳成,阳长阴收之数也。旋出旋收者为轻。若一出三四日而不收者,乃阳毒太盛,宜大青汤解之。然疮疹非热不出,既出而诸病悉解身凉者,此为正候。若既出而热甚不减者,此毒壅遏未除,亦宜大青汤,以解其表,便涩者,则用黄连解毒之类,以解其里。更有烦闷不宁而吐利者,同此意而变通之如有逡巡不出者。

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也,宜荆防败毒散之,疹尽出而烦躁吐利自愈矣。然疹子之出,须使其毒尽解。若不尽解,则毒蓄于中,壮热日久,枯瘁成疳,或成惊阐泄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 而死。

痧疹者,肺胃二经之火热而为病也。注儿居多,大人亦时有之,殆时气瘟疫之类欤,治法当以清凉发散为主,药用辛寒、甘寒、苦寒以开发之,惟忌酸收,最宜辛散,辛散如荆芥西河柳干葛石膏、鼠粘、麻黄;清凉如玄参竹叶、天花粉青黛薄荷;甘寒如麦冬、生甘草蔗浆;苦寒如黄芩黄连贝母连翘。随证轻重,制大小,中病则已,毋大过焉。

痧疹初发咳嗽,宜清热透毒,不得止嗽疹后咳嗽,但用贝母、苦梗、甘草薄荷天花粉玄参麦冬,以清余热,消痰壅则自愈,慎勿用收敛之剂。多喘者,邪热壅于肺也。慎勿用定喘药,惟应大剂竹叶石膏汤,加西河柳两许,玄参、薄荷各二钱。心热势盛者,即用白虎汤,加西河柳,忌用升麻,服之必喘。疹多泄泻,慎勿止泻,惟用黄连、干葛、升麻、甘草,则泻自止,疹家不忌泻,泻则阳明之邪热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疹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也。大忌止涩,惟直升散,仍用或麻、甘草、干葛、黄连、白芍药白扁豆,便脓血则加滑石末,得必自愈也。若果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之症,当作虚论,以从治之法治之,不可以寒凉正治也。如冬天寒甚,疹毒郁于内而不得透出者,不得误投寒凉,如石膏竹叶、西河柳之类,宜用荆、防、蝉蜕羌活葱白芫荽之类,再加蜜酒炒麻黄一剂即止,亦勿过用。

疹后牙疳最危,外用牡黄牛粪尖, 存性,研极细,加真片脑一分,研匀,吹之,内用连翘、干葛、荆芥穗、升麻、玄参、黄连、甘草、生地黄水煎,加生奉角汁二三十匙调服,缓则不可救药。若脾气虚寒,不能按纳下焦阴火而为牙疳口疮者,又宜理中之类,火自退舍,总宜凭脉用药,勿以麻疹热毒为定认,盖诸病有初、周、末,异之迥殊也。

疹退之后,微微咳嗽者,此作余毒未尽也,用清肺饮,加消毒饮主之。若咳甚气喘,连声不住,名为顿嗽,甚则饮食汤水俱出,或咳出血者,此热毒乘肺也,宜多服麦冬清肺饮,加连翘主之,若见胸高如圭肩耸而喘,血退场门鼻,摆首摇头,面色,或白或青,或红而枯黯者,不可治矣。然亦有肺气虚而发喘,连声不已,无咳嗽血出呛食之症者,宜清肺饮,倍加人参,不可的确于肺热之一端,纯用清肺解毒也。

疹子与痘似轻,然调治失宜,其祸反不旋踵,盖痘由胎毒而发,情势多少轻重吉凶,自可预断。疹由感受时气而发,轻者可重,重者可轻,皆在于调治有方,故药饵饮食禁忌。此痘家尤宜中节,痧后生疮,荣分余热未尽也,宜金银花荆芥穗、连翘、玄参、甘草、生地、鳖虱参、麻黄、连木通,浓煎饮之。痧疹不宜根据证施治,惟宜治本。

本者,手太阴并阳明二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证自退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论余热余毒《冯氏锦囊秘录》
  2. 论右肾为命门《质疑录》
  3. 论欲产并产后《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4. 论有热虚劳《济阴纲目》
  5. 论元气不可形质拘《冯氏锦囊秘录》
  6. 论疣子《外科枢要》
  7. 论元气不可形质拘《疡医大全》
  8. 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医学衷中参西录》
  9. 论元阳中脱有内外《阴证略例》
  10. 论用药要诀《跌打秘方》
  11.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读医随笔》
  12. 论用药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 论曰《千金翼方》
  14. 论用药《备急千金要方》
  15. 论月建《古今医统大全》
  16. 论用药《跌打秘方》
  17. 论月经诸症《济生集》
  18. 论用大黄药《伤寒发微论》
  19. 论月水不断《济阴纲目》
  20. 论用大黄《友渔斋医话》
  21. 论月水不利《济阴纲目》
  22. 论用补药《友渔斋医话》
  23. 论月水多少《济阴纲目》
  24. 论勇《内经评文》
  25. 论晕针《针灸易学》
  26. 论勇《灵枢悬解》
  27. 论云暗《原要论》
  28. 论勇《黄帝内经·灵枢》
  29. 论孕妇呕吐《济生集》
  30. 论痈可治不可治《外科理例》
  31. 论孕子杂法《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