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肿胀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百病之始生,莫不由六淫七情所致,若夫肿胀,尤特甚焉。然有脾虚水肿、鼓胀、胀满、肤胀、虚肿,在脏、在腑之分。小儿脏腑娇嫩,乳食不节,脾一受伤,不能制水,流溢皮肤,然症有三,疳水、积水、惊水是也。疳水者,心脾虚损,面黄脚肿也。

积水者,五积在腹,结化为水也。惊水者,重叠受惊,心火燥湿,过饮停蓄也。然水气而脉浮大滑实者生,以其在表,而未大虚也。沉细虚微者死,以其在里而虚极,兼之阳虚,则不能化阴也。有脾胃受湿,不能运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者,此名湿肿。有湿毒并诸毒瓦斯停留胃脘,是以入腹作痛,此名毒瓦斯肿也。有伤寒下之太早,是以乘虚入腹而作肿者,此名伤寒肿也。更有虚肿者,凡诸大病之后,气血两虚,中气不固,皆能外浮而为肿,晨起面浮,午后足肿。若元气未耗,宜急养胃调脾,则肿不治而自退。其水肿者,脾虚受湿,是以荣卫留止,脾失健运,肺失输降,水气上侵,目窠浮肿,腹大而白,足经皆肿而如冰,手按成窟而即起,光肿如泡者也,失治则皮烂水流。若遍体成疮者,皆可治,虚陷者危矣。更有十种水之分,如气短不得卧者,为心水;两胁紧痛者,为肝水;大便骛溏者,为肺水;四肢苦重者,为脾水;腰痛足冷者为肾水;口苦咽干者为胆水;乍虚乍实者大肠水;腹急肢瘦者膀胱水;小便闭涩者为胃水;小腹急满者小肠水;更有气聚膀胱,而致阴囊亦肿者,总而论之,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为水谷之海,虚则不能传化,是以泛滥,反得浸溃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气留于脏而为胀,水溢于皮肤而为肿。宜先益气补中,切勿徒投渗泄。鼓胀者,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形如鼓胀,色苍黄,腹筋起,又名单鼓。外虽坚满,中空无物,胀满者,心腹痞胀,噎气妨食,气短烦渴,面黄皮薄而光,肢瘦肌栗而咳,溲短便闭,此乃脾虚之甚,治宜大补中气,佐以行湿,或补中益气,金匮肾气,兼而服之。肤胀者,脾胃卒伤,风寒陡感,湿气泊流,周身尽肿,按其腹 而不起,倦言懒食,吞酸恶心,治宜燥湿和中。然气虚而肿者,名曰气蛊。血虚而肿者,名曰血蛊。荣卫俱虚者,名曰气血蛊。凡肿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并鼓胀而腹有青筋,胀满而大便滑泻,面青作喘者,单腹胀而面目手足硬者,唇黑肿伤肝,缺盆平伤心,脐突平伤脾,足心平伤肾,背平伤肺。男从足肿而上,女从身肿而下、或肉硬,或手掌平外肾胀极,囊茎肿腐,脐间青黑,喘促烦渴,身浮青紫,或身似枝色,偏肤生斑,自利畏食,唇缩枯涩,小便不禁,及起紫黑斑点,渐若云片者,并皆不治。

大抵因水因湿者,下先肿,因风因火者,上先肿,阳水脉沉数,阴水脉沉迟,故腰以上肿,宜发汗,腰以下肿宜利水,身热者在表宜汗,身不热者在里宜下,此常论也,然不可用大戟甘遂之剂。倘水气乘虚腹至,更将何以治之?即肿胀有因积而得者,倘去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者,若再用利药,小便愈闭,医多束手,盖此多因中焦气不升降,为寒所隔,水闭不行,惟服沉附汤类,小便自通,喘满自退矣。

肿胀症候,若脾虚气未出,腹胀不肿不喘者,或以补为消,或借消为补,务使脾能健运,肾能闭藏,则祖气有根而不拔,元气深藏而有源,何有为胀为满之患哉!若早不速治,则虚气已出,附肺而行,入于四肢面目,是以通浮然,此譬如行兵,战寇未出林也,攻之必获,既出林矣。攻之必失,至此又当以意渐收之,盖标症虽似有余,本症实由不足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儿科肿胀《冯氏锦囊秘录》
  2. 儿科治法概要《中医儿科学》
  3. 儿科总论《温病条辨》
  4. 儿科之诊法《儿科要略》
  5. 儿寐不寤《中医词典》
  6. 儿科证治附方《笔花医镜》
  7. 儿寐不寤《儒门事亲》
  8. 儿科诊法概要《中医儿科学》
  9. 儿鸣腹中《奇效简便良方》
  10. 儿科用药论《温病条辨》
  11. 儿捧母心《中医词典》
  12. 儿科遗尿白浊《冯氏锦囊秘录》
  13. 儿捧母心《女科切要》
  14. 儿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15. 儿脐血出《中医词典》
  16. 儿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17. 儿乳痔《奇效简便良方》
  18. 儿科问候《女科旨要》
  19. 儿生赤烂无皮《急救广生集》
  20. 儿科胃肠道疾病《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21. 儿生如泡《急救广生集》
  22. 儿科四诊应用《中医儿科学》
  23. 儿嗜灯花《中医词典》
  24. 儿科舌病《冯氏锦囊秘录》
  25. 儿童H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6. 儿科目病《冯氏锦囊秘录》
  27. 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8. 儿科论治《笔花医镜》
  29. 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0. 儿科论《医原》
  31. 儿童Hp感染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