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手足阴阳所主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足厥阴肝 手少阴心 足太阴脾 手太阴肺 足少阴肾 足少阳胆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 手阳明大肠 足太阳膀胱 手少阳三焦 手厥阴心包络《经》曰∶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阳明何谓也?两阳合明也。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此明二阴三阳及阳明厥阴之义也。太阴为正阴,次少为少阴,又次为厥阴。太阳为正阳,次少为少阳,又次为阳明。以其气有多少异用,故各有三者之分耳。厥亏,尽也。)

凡人一身共十四经络,肝与胆为表里,膀胱与肾为表里,胃与脾为表里,此为足之阴阳也。小肠与心为表里,三焦与心包络为表里,太阳与肺为表里,此为手之阴阳也。

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更有任脉,直行于腹,督脉直行于背。其十四经络,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络脉者,本经之旁支而别出,以联系于十二经者也。本经之脉,由络脉而交他经,他经之脉亦由是焉,人身之气,经盛则注于络,络盛则注于经,得注周流,无有停息,昼夜流行,与天同度,终而复始。然荣行脉中,五十周无昼夜阴阳之异;卫行脉外,五十周有昼阳夜阴之分。荣卫之行,以宗气之呼吸为领神,卫气平旦生,日西衰,荣气伏而不露,见者为经脉,浮而常露,见者为络脉。若荣卫有伤,外邪虚袭,滞而不行,病由斯作。手太阴肺经,左右各十一穴,是经多气少血;足太阴脾经,左右各二十一穴,是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二十穴,是经气血俱多;足阳明胃经,左右各四十五穴,是经气血俱多;手少阴心经,左右各九穴,是经多气少血;足少阴肾经,左右各二十六穴,是经多气少血;手少阳小肠经,左右各十九穴,是经多血多气;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六十三穴,是经多血少气;手厥阴心包络,左右各九穴,是经多血少气;足厥阴肝经,左右各十三穴,是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二十二穴,是经多气少血;足少阳胆经,左右各四十三穴,是经多气少血;兼以任脉中行二十四穴,督脉中行二十七穴,而人身周矣。医能明此,则药饵针灸,所向自能应手矣。

督脉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行腹部之中行,为阴脉之总任,故曰阴脉之海。因以督任名之,奇经八脉之二也。是以背为阳,腹为阴也。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络,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其有八焉。督脉督于后;任脉任于前∶冲脉为诸脉之海∶阳维则起于诸阳之会,而维持诸阳;阴维则起于诸阴之交,而维持诸阴,阴阳自相维持,则诸经常调和畅。有带脉者,束之犹带也。两足跷脉者,有阴有阳,阳跷得之太阳之别,起于跟中循外跺,上行人风池;阴跷本诸少阴之别,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泛滥之患。故人身之有经络,犹天地之有河道,血脉之营运经络,犹源泉之传流河道,河道雍塞则水势之泛滥无拘,源泉枯涸,则地道之脉气闭塞,人身之血气于经络亦然也。然医家之识经络,犹舟子之谙道途,否则,何以行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脏腑手足阴阳所主《冯氏锦囊秘录》
  2.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针灸大成》
  3. 脏腑受盛辩《吴医汇讲》
  4. 脏腑生成说《儿科萃精》
  5. 脏腑说《医碥》
  6. 脏腑生成《医学摘粹》
  7. 脏腑说《三指禅》
  8. 脏腑生成《四圣心源》
  9. 脏腑所合《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0. 脏腑色见面部《脉诀汇辨》
  11. 脏腑所属《医学集成》
  12. 脏腑气液《黄帝内经太素》
  13. 脏腑条分《医学入门》
  14. 脏腑七募穴歌《针灸聚英》
  15. 脏腑通治《推拿抉微》
  16. 脏腑篇《经络全书》
  17. 脏腑通治《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8. 脏腑配天地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9. 脏腑旺时补泻法《证治准绳·幼科》
  20. 脏腑配合《伤寒直格》
  21. 脏腑为病《推拿抉微》
  22. 脏腑难知《友渔斋医话》
  23. 脏腑为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24. 脏腑命名释义《医述》
  25. 脏腑相合《中医名词词典》
  26. 脏腑明堂图《医学集成》
  27. 脏腑相合《中医词典》
  28. 脏腑脉象《四圣心源》
  29. 脏腑相通《医述》
  30. 脏腑论《寿世保元》
  31. 脏腑泻火药《汤液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