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风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急惊者,阳症也。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易于生热,热盛则生风、生痰、生惊。且食饮难节,喜怒不常,《经》曰∶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书曰∶伤阴则泻,伤阳则惊。小儿暴喜伤乳。夫乳甘缓恋膈,又兼外感寒邪,则痰涎壅塞,郁滞熏蒸,内有食热,外感风邪,心家热盛则生惊,肝家风盛则发搐,肝风心火,二脏交争,因乃痰生于脾,风生于肝,惊出于心,热出于肺。惊风痰热四症若具,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一曰搐。搐者,肘臂伸缩。书云∶肝风则发搐。二曰搦。搦者,十指开合,或握拳,男握拇指,出外为顺,入里为逆,女则反之,出入相半者,难痊。三曰掣。掣者,肩头相扑,或连身跳起。四曰颤。颤者,或头或身,或手足口目,偏动不止。五曰反。反者,身仰向后,势如反张。六曰引。引者,臂如挛弓,男左手直,右手曲为顺,否则为逆。女则反之。七曰窜。窜者,直目似怒,男眼上窜为顺,下窜为逆,女则反之。八曰视。视者,男引睛视左为顺,视右为逆。但顺则无声,逆则有声,何也?左者,肝部也。引睛窜视者,又肝候也。以肝候而现于肝症,故无声而为顺。右者,肺部也。

不视左而反视右,是肝木乘金,金欲克木,故相争有声而为逆,更必三焦烦闷,狂叫频频,其声浮者,易治,沉而不响者,难痊,更必睡卧不宁,牙关紧闭,便坚壮热,喉有锯声。如若牙关不紧,喉无痰鸣,此发痘疮之候而非惊也。然阳症急迫,治之不可稍缓,须急截风化痰,疏通顺气,凉脏镇惊,随候加减而已,截风不可过用防风辛味之剂,以其辛能助火,能使热识,而致杀人。又不可过用脑麝等剂,以致阳亏阴盛,而变慢惊,故治搐先于截风。搐者,肝家有风,其筋不舒转而致,风去而搐自止也。治风先于利惊,惊在则热炽,热炽则生风,惊散而风自己也。治惊先于豁痰,痰塞气壅,则百脉凝滞,惊何由而散也?治痰先于解热,盖痰非火不升,热退而痰自息也。最所要者,宜于祥症处方,外感者,疏其表,内伤者,调其中,则有据之疾病既除,而无形之惊气自散。若于镇惊起见,一概牛黄、脑麝、朱砂,则反引外邪迸入,为害益甚矣。其脉弦数浮洪,其纹色红而见于风气二关者为轻,现于命关者为重。如鼻中出血者,此热已泄,易治。若口中出血,啼哭无泪,寻衣摸缝,口鼻干黑,自头至足,偏动不止,其纹三关通度,色青紫黑,或纹射甲者,并皆不治。又有一症,身发壮热,噤口切牙,宛似惊风,但发无度数,又似疟疾,此名锁肠疳,必死之候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急惊风《冯氏锦囊秘录》
  2. 急惊风《医宗金鉴》
  3. 急惊风《幼幼新书》
  4. 急惊风《中医词典》
  5. 急惊风《明医指掌》
  6. 急惊风《景岳全书》
  7. 急惊风《幼科释谜》
  8. 急惊风《中医名词词典》
  9. 急惊风《儿科萃精》
  10. 急惊第十五问《婴童百问》
  11. 急惊风《奇效简便良方》
  12. 急惊变慢惊《明医杂着》
  13. 急惊风《幼科心法要诀》
  14. 急惊《保幼新编》
  15. 急惊风《慈幼便览》
  16. 急惊《小儿药证直诀》
  17. 急惊风《幼科推拿秘书》
  18. 急惊《活幼心书》
  19. 急惊风变证《幼科发挥》
  20. 急惊《活幼心书》
  21. 急惊风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22. 急惊《明医杂着》
  23. 急惊风类证《中医词典》
  24. 急惊《卫生宝鉴》
  25. 急惊风有三因《幼科发挥》
  26. 急惊《万病回春》
  27. 急惊风证《幼科发挥》
  28. 急惊《保婴撮要》
  29. 急惊概要《儿科要略》
  30. 急惊《寿世保元》
  31. 急惊后如疟《活幼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