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水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得一所生之数,为万物生化之源,然处地土高下远近不同,在节候消长寒热不一,而性之温凉补泻因亦弄焉。列于石部者,以水之凝成处即为土、为石也。

流水千里水同,取来远流长之意。手足四末之疾非此莫攻。顺流水,与朝东水类,取直下无碍之名。大小便滞留,用斯即利。逆流水,即回澜倒逆上流。堪吐上焦胸膈风痰。急流水,系峻滩急趋下水,可去下体腿胯湿痛。井华水,汲在早晨。补阴虚且清头目,盖缘天一真气浮结水面而未开。山骨水,觅于长夏。退时疫,且却瘟 ,乃因夏至阴生,起于地底而极冷。半天河水,积诸竹木管中,即上池之水是也。质极清洁而不浊,堪炼丹药,欲成仙者须求。菊英水,出于菊花多处。气正馨香而最甘,可烹芽茗,望长寿者宜啜。春雨水,立春日以器迎接空中。气禀春升而生发,凡中气不足,清气不升,即年壮未嗣人,煎服极妙。秋露水,秋分时,以物拂诸草上。性禀秋霜而肃清,治劳虫传尸,疳虫作胀,并年染祟者,取饮最佳。腊雪水,瓮贮掘地埋藏。性酷寒,治春夏时行疫毒。无根水,凹处积留,不见流动者是扶脾青果有神功。一云∶饮泽中停水,令人生瘕病。甘烂水,用流水盛器内,以飘扬万遍,或击起珠子泡,又名劳水。水性咸而重,劳之则甘而轻,仲景用取煮药,治霍乱伤寒劳伤,及入膀胱奔豚气用之殊胜。取益中州,而不直下,且不助肾气,而专益脾胃也。新汲水,系井泉新汲,不经缸瓮者。养心神,诚获奇效,夏水大寒,去热除烦,暑月宜之。但与气候相反,入腹冷热相激,临时爽快,久当成疾,止可隐映饮食耳。热汤,须百沸过。若半沸者饮之病胀。阴阳水沸汤井水各半和服,治霍乱吐泻神功。梅雨水,洗癣疥,灭瘢痕,入酱令易熟,沾衣服便腐,浣垢功如灰汁有异他水。方诸水,方诸大蚌也。向月取之,得二三合,亦如朝露又名明水,得至阴之精华,故甘寒能明目定心,及止渴烦湎热也。

猪槽水,治诸虫毒蛇咬,可以浸疮,洗碗水,主恶疮久不瘥者,煎沸,以盐投中洗之立效。地浆,系掘地作坑,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澄清服之。取水土之性甘寒,以解中诸百毒,盖土为万物之母,诸毒遇土则化也,故诸恶毒能解,烦热能驱。中毒砒霜中暑霍乱不吐不利,胀痛欲死,连饮并疗,有山中毒蕈误食必死,又枫树蕈,误食之令人笑不止,惟饮地浆,皆瘥,余药不能求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诸水《冯氏锦囊秘录》
  2. 诸水《本草易读》
  3. 诸水《本经逢原》
  4. 诸水《本草蒙筌》
  5. 诸水有毒《饮食须知》
  6. 诸暑《卫生易简方》
  7. 诸水有毒《证类本草》
  8. 诸兽伤《丹台玉案》
  9. 诸丝入眼《奇方类编》
  10. 诸湿肿满《卫生宝鉴》
  11. 诸死绝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2. 诸湿肿满《中医词典》
  13. 诸四逆汤《医述》
  14. 诸湿统论《金匮翼》
  15. 诸笋《本草求真》
  16. 诸湿《卫生易简方》
  17. 诸痰《脉症治方》
  18. 诸失血证《证治准绳·幼科》
  19. 诸痰候《诸病源候论》
  20. 诸失血《轩岐救正论》
  21. 诸汤方《幼科铁镜》
  22. 诸尸统论《圣济总录》
  23. 诸疼痛《普济方·针灸》
  24. 诸尸候《诸病源候论》
  25. 诸铁《本草易读》
  26. 诸尸《圣济总录》
  27. 诸痛《全生指迷方》
  28. 诸身热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9. 诸痛《医述》
  30. 诸蛇螫秘方《华佗神方》
  31. 诸痛《张氏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