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脉头眩晕合参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头眩之症,多主于痰,中风之渐也。有因寒痰、湿痰、热痰、风痰;有因气虚挟痰;有因血虚挟痰。夫寒痰湿痰作眩,或因外感寒湿,或因内伤生冷;热痰风痰作眩,或因外感风暑,或因内动七情;气虚眩晕,或因脾虚,不进饮食,或因胃弱呕吐泄泻,血虚眩晕,男子每因吐血下血,女子每因崩中产后。夫头痛头眩者,乃病之标,必治其病之本而痛方已。如产后眩晕,只补其血,脾虚眩晕,只补其气,即所谓治其病之本也。《原病式》曰∶静顺清谧,水之德也。动乱劳扰,火之用也。脑者,地之所生,故藏阴于目,肾水至阴所主,二者,喜静谧而恶动扰,静谧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故脑转目眩也。《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此症乃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眩言其黑,晕言其转,虽曰无痰不能作眩,亦本于气血虚,而后痰火因之,风以感入于脑,故助痰火,而作眩晕,诚因上实下虚所致。所谓下虚者,血与气也。所谓上实者,痰火泛上也。急则治痰火,缓则补元气。又或因七情郁而生痰,痰因火动,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而眩晕也。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故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晕也。详其脉候,而分其端,因其端而治其本,病无不愈。总之,犹树木根本不固,而枝叶为之动摇,纵有外触,亦气血两虚,而痰浊不降也。

眩晕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汤调下,此治痰火有余之症也。昔有一妇,患赤白带年余,头眩坐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带疾,带愈,其眩亦安,此以证治气血不足者也。如头面喜暖,手按则晕定者,此阳虚也,宜补其阳。如面红耳热,遇烦晕甚者,此阴虚也,宜滋其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方脉头眩晕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 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冯氏锦囊秘录》
  3. 方脉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4. 方脉暑门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5. 方脉吞酸嗳气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6. 方脉湿门合参(附湿热)《冯氏锦囊秘录》
  7. 方脉痿证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8. 方脉舌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9. 方脉胃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0. 方脉伤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1. 方脉痫病合参(附论颤振螈)《冯氏锦囊秘录》
  12. 方脉气滞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3. 方脉小便不禁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4. 方脉破伤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5. 方脉小便不通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6. 方脉呕吐哕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7. 方脉哮症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8. 方脉目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9. 方脉泄泻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0. 方脉面热面痛合参(附须发病)《冯氏锦囊秘录》
  21. 方脉心脾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2. 方脉梦遗精滑白浊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3. 方脉胸胁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4. 方脉六郁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5. 方脉阳痿《冯氏锦囊秘录》
  26. 方脉流气饮《外科理例》
  27. 方脉腰痛合参(附肾着)《冯氏锦囊秘录》
  28. 方脉痢疾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9. 方脉噎膈翻胃关格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30. 方脉疠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31. 方脉噎塞痞闷合参《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