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疹与痘治法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麻者,即疹也。毒者,即火也。痘疹皆胎毒所发,痘子大而 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而细密者,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于脏,疹毒出于腑,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腑属阳,阳主气,故疹有形而无浆。痘有寒而有热,疹则有热而无寒,为症既异法亦殊,痘宜内实,可用补剂,疹忌内实,只宜解散。毒虽一而发则殊,治法因而有变也。其初出之际,痘防表虚,不可过表,疹贵出尽,过表无防,既出之后,疹则补阴以制阳,痘则补气以生血,盖疹热甚,则阴分煎熬,血多虚耗,况既出即解,惟虑阴虚火动,余热难清耳,故宜滋阴清火。凡燥悍之剂,首尾当深忌也。若夫痘疮既出,必赖气以拘血,血以附气,相济成功,起胀灌脓,结痂后已,非若疹子出透,已无余事也。然麻疹多见肺症者,以心肺属阳而位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故观其咳嗽者。火炎上而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者,鼻为肺窍在目也。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皆肺热症也。故治疹专以心肺为主,然发热之初,与伤寒相似,但疹子则面浮腮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其泪汪汪,眼胞浮肿,恶心干呕,呵欠喜睡,或吐泻,或手掐鼻面眉目,是皆疹候也,治宜升麻葛根汤。虽寒勿用桂枝,虽虚勿用参术,虽呕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并忌误作伤寒汗下,汗则增其热而为鼻衄咳血口疮,咽痛烦躁,目赤二便不通,下则太虚其里,或为滑泄,或为滞下,此治之略也。如手足梢微温,一身尽热,恶寒无汗而色青掺而不舒者,是伤寒之热也。如手足稍微温,发热有汗,面赤而光鼻,流清涕者,是伤风之热也。如午前发热,目胞高肿而黄吐利,腹疼头额肚腹倍热,或昼热夜凉,及上热下冷者,是伤食之热也。如手掌心有汗,手络脉微动而色青红,时作惊惕者,此惊热也。如唇红病赤,二便俱闭,肋下有汗,身热而倍能食者,此风热也。惟痘疹热者,则四脏之症俱见,然以上诸症,久不去则内外感发,所蕴痘疹之毒,亦能乘间而出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论疹与痘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2. 论疹形治法《温热经纬》
  3. 论疹中咳嗽吐利咽痛口渴《冯氏锦囊秘录》
  4. 论疹色治法《温热经纬》
  5. 论正化度邪化度《古今医统大全》
  6. 论疹出宜快并颜色轻重《冯氏锦囊秘录》
  7. 论正伤寒名义《医学入门》
  8. 论诊杂病生死脉歌《疡医大全》
  9. 论正靥倒靥《冯氏锦囊秘录》
  10. 论诊杂病必死脉候《华佗神方》
  11. 论证《景岳全书》
  12. 论诊杂病必死候《中藏经》
  13. 论证《景岳全书》
  14. 论诊候入式法《疡医大全》
  15. 论证《虚损启微》
  16. 论诊候肺疽肺痿法《外科精义》
  17. 论证《妇人规》
  18. 论诊候《备急千金要方》
  19. 论证《重楼玉钥》
  20. 论诊法《医旨绪余》
  21. 论证候《中风论》
  22. 论诊病须知四诊《知医必辨》
  23. 论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24. 论诊暴病脉歌《疡医大全》
  25. 论症治法《喉舌备要秘旨》
  26. 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质疑录》
  27. 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28. 论针之名《普济方·针灸》
  29. 论治《类经》
  30. 论针形至微何能补泻《重楼玉钥》
  31. 论治《医经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