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穴论篇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水热穴论》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未在肺,皆积水也。(阴者,谓寒也。冬曰至寒,肾起合阴,故云肾者,至阴也。水旺于冬,故云至阴者,盛水也。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也。肾气上逆,则水气客于肺中,故云∶皆积水也。)肾何以能聚水能生病?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者,所以司出入也。肾主下焦,膀胱为腑,主下分注,关窍二阴。故肾气化则二阴通,二阴闭则胃填满,故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闭则水积,水积则气停,水积气溢,气水同类,故云关闭不利,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上,谓肺。下,谓肾。肺肾俱溢,故聚水于腹中而生病也。)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伯曰∶肾者,牝脏也。(牝,阴也。主阴位,故云牝脏。)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于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勇而劳甚,谓力房也。劳勇汗出,则玄府开,汗出逢风,则玄府复闭,闭则余汗未出,内伏皮肤,转化为水,从风而水,故名风水。)所谓玄府者,汗孔也。(汗液色玄,从孔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此言风水之病,本之于肾,传之于肺也。)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背部之俞,凡有五行,当其中者,督脉气所发,次两旁四行皆太阳脉气也。)故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呼,(水下居于肾,则腹至足而浮肿。上入于肺则喘息贲急,而大呼也。)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标本者,肺为标,肾为本,是肺肾俱水为病也。)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分其居处以名之,则是气相输应,本其俱受气病则皆水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街,谓道也。腹部正俞,凡有五行,夹脐两旁,则肾脏足少阴脉,及冲脉气所发,次两旁则胃府足阳明脉气所发,此四行穴则伏兔之上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经》所谓五十七者,尻上计有五行,每行计有五穴,此肾之俞也。其中行系督脉一经,旁四行,系足太阳膀胱经,以肾于膀胱为表里也。伏兔上各二行,每行有五穴者,此肾脉所通之街,谓夹中行任脉,两旁冲脉也。且足经三阴之交者,必结于脚内踝上三寸,有穴名三阴交。肾肝脾三经之所交也。其踝上各一行,每行六穴者,此肾脉之所行,名曰太冲,以肾于冲脉并皆下行于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其穴在内踝之上。凡此五十七穴者,皆阴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故治水者,治此诸穴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水热穴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 水热穴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3. 水热穴论篇《疡医大全》
  4. 水热穴论《素问悬解》
  5. 水入疮《证治准绳·疡医》
  6. 水热穴论《素问悬解》
  7. 水入耳秘方《华佗神方》
  8. 水泉《针灸学》
  9. 水入耳中《奇效简便良方》
  10. 水泉《中医词典》
  11. 水弱补之《痰火点雪》
  12. 水泉《针灸大成》
  13. 水疝《中医名词词典》
  14. 水青苔《滇南本草》
  15. 水疝《中医词典》
  16. 水芹菜《滇南本草》
  17. 水疝《儒门事亲》
  18. 水芹〈寒〉《食疗本草》
  19. 水疝《中医外科学》
  20. 水芹(音芹)《证类本草》
  21. 水蛇《本草纲目》
  22. 水芹(《千金翼方》)《中医饮食营养学》
  23. 水蛇刺伤《奇方类编》
  24. 水芹《药性切用》
  25. 水蛇头《中医词典》
  26. 水芹《本草分经》
  27. 水圣散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8. 水芹《得配本草》
  29. 水湿门《石室秘录》
  30. 水芹《本草从新》
  31. 水湿生虫秘方《华佗神方》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