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得土金之气,故味甘兼辛,气寒,无毒。入手太阴经。甘以固元气而补不足,辛以泻肺气之有余。凡肺中火气、水气、痰、气,喘嗽唾血,咸切除之。且甘寒补益,善缝金疮伤损,立愈。叶,味甘气寒,甘寒相合,故凉血下气益阴,阴虚寒热,其味兼燥,故除香港脚水肿,原禀金气,经霜则更得天地之清肃,故能祛风明目。宜东行深土者佳,出土上者杀人,入清热疏散宜生用。入补肺药宜蜜水拌炒用。

桑白皮,入太阴肺脏,甘助元气而补劳怯虚羸,辛泻火邪,而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肿,解渴驱痰,大抵泻有余,此其长,补不足,此其短。所以有性不纯良,不宜多服之戒,肺虚而小便利者尤忌之。有以桑皮为肺中之气药,紫菀为肺中之血药,敢色以调剂也。叶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咬毒,蒸捣罨扑损瘀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痛。枝煎常饮,耳目聪明,去香港脚,手足拘挛,治风痒,皮毛枯槁,阴管通便,眼眶退晕,利喘嗽逆气,消肿毒。椹乃桑之精华所结,味甘气寒,为益血除热养阴之药,收采晒干,蜜和丸散,利关窍,镇神魂,久服不饥,聪耳明目,黑椹绞汁,熬膏加蜜,解金石燥热,止渴,染须发,皓首成乌。桑耳,又名桑菌,又名桑黄醇酒煎尝,散血如神,止血甚捷,黑者主女人 瘕崩漏及乳痈暴来,黄者治男子癖饮积聚腹痛,金疮初得,若色黄热陈白,止泄补益元阳。桑上寄生,节间生出,叶浓软如橘叶,茎肥脆似槐枚,碎其实,稠粘有汁,折其茎以色深黄,仍取缠附桑枝为贵,散疮疡,道风湿,却背强腰痛笃疾,安胎孕,下乳汁,止崩中漏血沉 ,胎产内伤,产后余疾,健筋骨,充肌肤,愈金疮益血脉,长须发,坚牙齿,乃风湿挛疼之圣药。

按∶桑寄生,感桑之精气而生,故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无毒,主治一本于桑,因抽其精阴,故力尤胜,所以为益血和血,除湿祛风,除痹安胎,产后诸症之用也。

主治(痘疹合参) 桑白皮,泻肺定喘,下气宽胸。咳嗽吐血,消痰止渴。桑虫凡痘初起,大能发痘,或随出随没者神妙。若气虚塌陷,不能灌浆者,亦可用大桑虫,有人参之功。若取其浆冲人参汤服,尤能补托。冲紫草汤服,又能清托血热痘症,但已发透者,并灌浆足者,及泄泻者不可过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桑白皮《冯氏锦囊秘录》
  2. 桑白皮《本草备要》
  3. 桑白皮《医学入门》
  4. 桑白皮《汤液本草》
  5. 桑白皮《本草求真》
  6. 桑白皮《中药炮制》
  7. 桑白皮《中药学》
  8. 桑白皮《雷公炮制药性解》
  9. 桑白皮《本草便读》
  10. 桑 肉《饮食须知》
  11. 桑白皮《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2. 《得配本草》
  13. 桑白皮《本草择要纲目》
  14. 《食疗本草》
  15. 桑白皮《本草害利》
  16. 《本草纲目》
  17. 桑白皮《本草撮要》
  18. 散走流注发《外科启玄》
  19. 桑白皮《外科全生集》
  20. 散肿溃坚丸《外科理例》
  21. 桑白皮《药鉴》
  22. 散肿溃坚汤《仁术便览》
  23. 桑白皮《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24. 散肿溃坚《汤头歌诀》
  25. 桑白皮(桑叶、桑椹)《本草新编》
  26. 散滞气汤《脾胃论》
  27. 桑白皮、桑椹子《滇南本草》
  28. 散治法《石室秘录》
  29.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医方论》
  30. 散阵《目经大成》
  31. 桑白皮散《妇人大全良方》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