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头伤寒治法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发于鼻额红肿,以至两目盛肿而不开,额上面部皆赤而肿者,属阳明也,或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脉来数大者,用普济消毒饮主之。如内实热盛者,用通圣消毒饮。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角红肿,此属少阳也。或肌热,日脯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疼胁下满,宜小柴胡花粉羌活荆芥连翘、芩连主之。若发于头上,并脑后项下及目后赤肿者,此属太阳也、宜荆芥败毒散主之。若三阳俱受邪,并于头面耳目鼻者,以普济消毒散,外用清凉救苦散敷之,治法当先缓后急,则邪伏也。先缓者,宜退热消毒,虚人兼扶元气,胃虚食少者,宜助胃气,候其大便内结热甚,方以大黄下之,拔其毒根,此先缓后急之法也。盖此毒先肿于鼻额,次肿于目,又次肿于耳,从耳至头,上络后脑,结块则止,若不散必成脓也。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翼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到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普济消毒饮子全活甚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论大头伤寒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2. 论大黄《外科理例》
  3. 论大医精诚《备急千金要方》
  4.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5. 论大医习业《备急千金要方》
  6.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7.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济阴纲目》
  8. 论唇舌干燥唇舌破裂舌苔《原要论》
  9.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济阴纲目》
  10. 论疮肿诊候入式法《外科精义》
  11.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济阴纲目》
  12. 论疮疡作渴《外科枢要》
  13.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济阴纲目》
  14. 论疮疡作渴《疡医大全》
  15.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济阴纲目》
  16. 论疮疡治法当分缓急《疡医大全》
  17.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济阴纲目》
  18. 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疡医大全》
  19.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济阴纲目》
  20. 论疮疡欲呕作呕《外科枢要》
  21.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济阴纲目》
  22. 论疮疡用针宜禁《外科枢要》
  23.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济阴纲目》
  24.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外科枢要》
  25. 论带下杂治法《济阴纲目》
  26. 论疮疡用针灸勿忌尻神《疡医大全》
  27. 论丹毒(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8. 论疮疡用香散药《疡医大全》
  29. 论丹溪治产后发热用方之法《女科经纶》
  30.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外科枢要》
  31.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