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咳嗽(儿科)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音不清;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气侵;咳嗽谓有痰有声,因伤肿气继动脾湿也。然痰之标在于脾,痰之本在于肾,故有宜燥剂以消之者,有宜润剂以化之者。在小儿由风寒乳食者居多,宜从燥以消之,辛以豁之,半夏陈皮前胡之类是也。《经》虽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终不能离乎肺也。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痰而动咳者,咳为重,主治在肺。

以时而论之,咳于春,春气上升也。咳于夏,火气炎上也。咳于秋,湿热伤肺也。咳于冬,风寒外感也。以一昼夜而计之,清晨咳者属痰火;上昼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气浮于肺经;五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而嗽者,必顿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而嗽者,必气逆虚鸣,颜白飧泻;肺热而嗽者,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鼻面。肺寒而嗽者,必嗽多痰薄,面白而喘,毛粟肠鸣,恶风多绨。然嗽之为病,虽主乎肺,实从于心,心气过盛,则火烁金,治当抑心滋肺。

脾气虚冷,则不能相生,是以肺气不足,风邪外袭,痰湿内生,治宜补其脾肺。若脾实中痞,则热气上蒸,治宜泻脾清肺,故心乘肺为贼邪,肝乘为微邪,肾乘为实邪,脾乘为虚邪,肺自病者,为正邪,凡一咳即出痰者,脾虚不胜湿而痰滑也。有连咳十数声不出痰者,肺燥胜痰湿也。滑者,宜南星半夏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所当忌也。涩者,宜枳壳苏子杏仁之属,利其肺。若燥脾之剂,所当忌也。大抵脾气不足,则不能生肺家之气,风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虚得之。患肺热者,多脾实得之。若至唇缩胸陷,喉有锯声,鼻干焦黑,咳嗽气粗,心腹胀痛者,死。若嗽久音哑,直视手牵,鸦声腹胀,喘急多惊者,必变风候而死。若 而声嘶如锯,唇面皆青,项下凹陷,涎如胶漆,口生腥臭,喘甚唇缩者,死。至于小儿百日内嗽,名为乳嗽,肺叶尤娇,最易伤损,更须急治,久则血脉贯脸,两眶紫黑,或眼白红赤如血,谓之血眼,当用生地黑豆,共研成膏,掩于眼上,则眶黑自消,血随泪出而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论咳嗽(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 论咳嗽《原要论》
  3. 论咳血《医旨绪余》
  4. 论咳嗽《读医随笔》
  5. 论渴疾本原《集验背疽方》
  6. 论开痰行气《济阴纲目》
  7. 论客气《古今医统大全》
  8. 论开口除脓法《疡医大全》
  9. 论芤脉《肯堂医论》
  10. 论君臣《苏沈良方》
  11. 论口疮《原要论》
  12. 论厥类中风《冯氏锦囊秘录》
  13. 论口眼斜《冯氏锦囊秘录》
  14. 论橘柚《苏沈良方》
  15. 论苦《苏沈良方》
  16. 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外科理例》
  17. 论苦寒补阴之误《质疑录》
  18. 论居处门《养生导引秘籍》
  19. 论狂言若有所失《阴证略例》
  20. 论酒客病《内外伤辨》
  21. 论溃《外科证治全书》
  22. 论灸法《景岳全书》
  23. 论溃后养胃之剂《疡科纲要》
  24. 论灸刺分经络《外科理例》
  25. 论溃烂必从面起兼辨生死《冯氏锦囊秘录》
  26. 论九针孔穴应候诀《普济方·针灸》
  27. 论溃烂吉凶《冯氏锦囊秘录》
  28. 论九漏《疡医大全》
  29. 论溃疡《外科大成》
  30. 论九宫分野《古今医统大全》
  31. 论溃疡之水《疡科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