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味甘,气温。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为温补肝肾,及走命门心包络,填精血补真阳之要药。形如茄子饱满光润者佳。鹿茸补阳,麋茸补阴,角亦如之。凡角初生软嫩者,为茸,禀壮健之性,故峻补肾家真阳之气,熬成白胶,则气味甘酸,能通周身之血脉。生角,则味咸气温泄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而已。咸能入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疮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血急痛折伤恶血等症也,去毛骨酥炙用。

鹿茸,补元阳精血更捷,主小便数利。泄精尿血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填精血壮元阳,益气滋阴,大补羸瘦,强志坚齿,腰膝酸痛及虚劳洒洒如疟。女人漏血崩中,且鹿性最淫,故专以壮阳补肾不足也。麋茸,一云系鹿之大者,功力尤胜,但性热而专补阳多,骨软可健,茎痿能扶,壮阳之品,而风寒湿痹,筋挛等症亦用。其鹿麋二肉具补,此以麋鹿为一种,但以大小分别命名,鹿性温而补阴,麋性热而补阳,则麋茸之热,过于鹿茸为论矣。此说非也。夫麋与鹿自有二种,鹿是山兽也。

好群而相比,为阳之类,故夏至感阴气而角解,阴生阳退之象也。麋是泽兽也,多欲而善走,为阴之类,故冬至感阳气而角解,阳生阴退之象也。阴阳相反如斯,鹿茸禀纯阳之质,含发生之气一牡常御百牝,是肾气有余,而足于精者也。故有助阳扶阴之妙,鹿补阳,右肾精气不足,麋补阴,左肾血液不足,然虽有阴阳功用之殊,总不外乎填精髓,强筋骨,长精气,为肾肝滋补之要药也。鹿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冷痛,产后血晕,血瘀折伤恶血,生用行血,熟用补虚。龟鹿皆灵而有,龟首常藏在腹,能通任脉,其华在甲,取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其华在角,取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龟鹿二仙膏,一阴一阳之义也,但鹿角生用,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有则宜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温补,膏可冲酒,配药俱宜。霜惟入丸,以为佐使。鹿髓精血之纯,内充以实骨者也。鹿禀纯阳,故髓味甘气温,性能补血而润燥,所以主一切血脉不和,伤中续绝,筋急挛痛,及咳逆也。同蜜煮服,壮阳道,令人有子,同地黄汁煎膏服,填骨髓、壮筋骨,治呕吐鹿肾能壮阳道,大补肾家不足,以其肾气有余,而足于精者也。鹿肉味甘气温,通血脉补中,能益脾胃,强五脏,益气力也,生者薄片,贴中风口僻即正,亦取其通血脉之功也。

按∶鹿性淫而不衰,其角不两月长大一二十斤生长神奇,无过于此,盖其性热,生生不已,气化浓密,故补肾之力其功伟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鹿茸《冯氏锦囊秘录》
  2. 鹿茸《本草易读》
  3. 鹿茸《医学入门》
  4. 鹿茸《本草蒙筌》
  5. 鹿茸《证类本草》
  6. 鹿茸《本草备要》
  7. 鹿茸《顾松园医镜》
  8. 鹿茸《本草衍义》
  9. 鹿茸《本草求真》
  10. 鹿茸《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11. 鹿茸《本经逢原》
  12. 鹿茸《新修本草》
  13. 鹿茸《本草从新》
  14. 鹿茸《本草经集注》
  15. 鹿茸《中药学》
  16. 鹿茸《饮膳正要》
  17. 鹿茸《本草崇原》
  18. 鹿茸《中药炮制》
  19. 鹿茸《本草便读》
  20. 鹿茸《玉楸药解》
  21. 鹿茸《本草经解》
  22. 鹿茸《千金翼方》
  23. 鹿茸《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4. 鹿茸《雷公炮制药性解》
  25. 鹿茸《名医别录》
  26. 鹿茸《雷公炮炙论》
  27. 鹿茸《本草分经》
  28. 鹿茸《神农本草经》
  29. 鹿茸《本草择要纲目》
  30. 鹿奶肪馒头《饮膳正要》
  31. 鹿茸《本草害利》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