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阳明论篇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脏为阴,胃府为阳,阳脉下行,阴脉上行,阳脉从外,阴脉从内,故言所从不同、病异名也。春夏阳明为实,太阴为虚,秋冬阳明为虚,太阴为实,即更实更虚也。春夏太阴为逆,阳明为从,秋冬阳明为逆,太阴为从,即更逆更从也。)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是所谓阴阳异位也。)故阳道实,阴道虚。(是所谓更实更虚也。)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是所谓或从内或从外也。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是所谓所从不同病异名也。)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同气相求耳。)故阴气从手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是所谓更逆更从也。《灵枢》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所行而异,故更逆更从也。)故曰阳病者,上行而极下,阴病者,下行而极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脾不主时何也?(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四脏皆有正应,而脾无正主也。)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足太阴者,三阴也,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太阴阳明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 太阴阳明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3. 太阴阳明论篇《疡医大全》
  4. 太阴阳明论《侣山堂类辩》
  5. 太阴阳明之表受邪湿热居多《温病正宗》
  6.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7. 太阴阳明之异《类经》
  8.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9. 太阴阳邪脉证《医宗金鉴》
  10.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伤寒心法要诀》
  11. 太阴阳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2.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医宗金鉴》
  13. 太阴阴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4. 太阴玄精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5. 太阴运气义《思考中医》
  16. 太阴玄精石《本草备要》
  17. 太阴脏病《伤寒悬解》
  18. 太阴玄精石《本草衍义》
  19. 太阴脏病《中医词典》
  20. 太阴玄精《本草图经》
  21. 太阴脏病脉证治六条《伤寒贯珠集》
  22. 太阴玄精《证类本草》
  23. 太阴脏病四逆证二 太阴三《伤寒悬解》
  24. 太阴新法《伤寒指掌》
  25.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读医随笔》
  26. 太阴问答一《伤寒寻源》
  27. 太阴者,言脾土也《思考中医》
  28. 太阴问答二《伤寒寻源》
  29. 太阴者,言肾水也《思考中医》
  30. 太阴为开《中医词典》
  31. 太阴证《伤寒九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