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天阴阳论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人之元气,一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则为火,阴静则为水。水者,精也。精者,元气之体所以立也,火者,神也。神者,元气之用所以行也。阳动阴静,初生精神,次生魂魄意,以配五行。五行立而五性具,五性具而七情生。夫水者,阴也。火者,阳也。一为肾,一属命门,命门谓之神门,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元气之根本,精神之所舍也。故肾命门为元气之原,而居至阴之下,左尺肾水之真阴。则生左关肝木,肝木则生左寸之心火。右尺命门火之元阳,则生右关脾土,脾土则生右寸之肺金,自下而生上,此先天之元气也。至于火生土,主生水,复自上而下,此后天之元气也。先天之元气,由无形以肇生五行,后天之元气,从有形之五行,以环运先天,阴阳无形之气,阴阳合德,而生魂魄神志意之神,爰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情,此其性真之七情也。若过极则反损先天阴阳之气。

后天阴阳有形之气,何以别之?受生之初,即禀母脾胃之谷气,以养其形,是脾胃之谷气,实始于先天无形之阴阳,而更化生乎后天有形之气血也。苟从饮食劳役所伤,则损后天阴阳之气,而肾命门之真阴元阳不足,固不能为十二经之气血以立天元,脾胃之谷神不充,更不能为肾命门之真阴元阳以续命脉,而先后天浓薄之所由也。以先天元阴受伤,神多昏昧,至夜便多不安,及将睡时惊恐不寐,寐则怕人而不宁,心慌惊跳,神魂荡漾,此为神思间无形之火动也。治宜大补真阴,兼以安神,则火自降,而神自清。然先天无形元阴之气不足,切不可用参术黄 ,惟地黄丸补真阴真阳之属,可以填之,盖甘温但补五脏之阳气,而甘寒则补五脏之真阴,然甲补阴药而不愈者,乃功之未到,而虚之未回,药非百数,功非岁月,则不能挽回也。然此惟不服药便觉火动不安者,是其验也。

先天无形元气之阴者,即我肾水之母气,禀受元精之祖气也。其真阴之本体,则深藏于左肾之中,其真阴之妙用,则默运于精神之内,故曰无形也。苟有所伤其真阴,则令精神恍惚,夜卧不安,目则KT KT ,羞明怕日,或恶人与火,喜静畏动,所喜所见皆阴也。此由父母多欲,素伤肾气,或因交感之际,偶从七情损其真阴,及至后天,已之色欲七情,复不樽节,生后并伤,欲不虚荣疾病,焉可得乎?治疗之法,当温存内养,保其残败之阴,补益阴阳,助其生长之力然阳火易救,阴水难求,故先天元阴之真水不足,自非岁月计功,不能干旋,盖一星之火,能应万顷之山,一杯水,难救车薪之火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先后天阴阳论《冯氏锦囊秘录》
  2. 先后浅深《针灸素难要旨》
  3. 先煎《中医名词词典》
  4. 先汗后下证《伤寒九十论》
  5. 先煎《中医词典》
  6. 先攻后补《明医指掌》
  7. 先看穴道吉凶《伤科大成》
  8. 先攻后补《中医词典》
  9. 先里后表《温热暑疫全书》
  10. 先攻后补《中医名词词典》
  11. 先里后表《伤寒指掌》
  12. 先补后攻《中医词典》
  13. 先论取周身寸法《针灸大全》
  14. 先补后攻《中医名词词典》
  15. 先期后期《四圣心源》
  16. 先别阴阳《中医名词词典》
  17. 先期后期《女科折衷纂要》
  18. 先表后里《伤寒指掌》
  19. 先期后期《女科证治准绳》
  20. 先表后里《温热暑疫全书》
  21. 先期后期论《女科折衷纂要》
  22. 先便后血《中医词典》
  23. 先期欲产过期不产《济阴纲目》
  24. 《中医词典》
  25. 先期证治《医宗金鉴》
  26. 仙遗粮《医学入门》
  27. 先期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8. 仙桃丸《外科传薪集》
  29. 先秦时期《中医养生学》
  30. 仙朮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1. 先审病患禀性用药《医门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