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脉燥结合参(附肠交)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燥结之症,有虚实二者之分。或因风寒邪从外入,或因七气火自内起,此是湿热怫郁燥结,有时乃为实也。实则宜荡涤肠胃,开结软坚,如大黄硝石枳实浓朴承气汤之类是也。或因病久,饮食少进,或因吐泻汗后,津液暴亡,或因年高精血干枯,妇人产后亡血,皆能秘结,此是血液枯涸,不能润泽而燥结,乃为虚也。虚则宜滋养阴血,润燥散热,使火不行燥热之令,肠金自化清纯之气,精液入胃,脾土健行,自不秘结矣,如归地桃仁润燥汤之类。如常饮食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胃强能食者,间服润肠丸微利之,苟不审虚实而轻用硝黄巴豆,杀人如反掌也。故东垣曰∶凡人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由阴血枯槁,宜滋金水,使阴道一长,津液内生,何燥结之有哉。

《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然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苦泄之,或六味料加苁蓉人乳白蜜,服之最宜。故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盖肾主五液,津液足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矢于输化,及过食辛热浓味,则火邪于血中,耗散真阴,血液少而燥结矣。分而言之,更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血秘之分。胃实而秘者,脉浮而数,善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脉沉而迟,不能饮食,小便清利,体重便鞭。若面赤身热,六脉数实,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大肠热结,此热秘也。若面目或黑,六脉沉迟,小便清白,喜热恶冷,此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实非燥粪,此冷秘也。若由亡血血虚,津液不足,此血秘也。若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此气秘也。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或素有风病者,此风秘也。东垣曰∶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之。虚秘、冷秘即阴结也,宜温之。《准绳》曰∶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秘物也。胃虚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利,秘气也。然脏得血而能液,若肾阴既虚,不以津液骤生,欲求速效,未有不致危困,然登厕用力劳苦,势亦难堪,只有大滋津液,以为不治之治也。下脘即幽门,胃之下口也。人身上下有七门,皆下冲上也。幽门上冲吸门,吸门即会厌气喉,上掩饮食者也。冲其吸人之气,不得下归肝肾,为阴火相拒,故隔噎不通,浊阴不得,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湿与阴火俱在其中,则腹胀作矣。治在幽门,使幽门通利,泄其阴火,润其燥血,生其新血,则幽门通,吸门亦不受邪,膈噎得开,胀满俱去,浊阴得归下地道也。脉浮在气,杏仁陈皮主之,脉沉在血,桃仁陈皮主之,俱用陈皮者,以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肺气不降,大肠难传送也。然须兼用滑润,如生首乌、麻仁、归梢、苁蓉之类。如欲坐井中者,两尺脉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旦煎理中汤极冷而服,不应不可用猛剂,宜蜜煎导之。冷秘,蜜煎中加草乌头末;热者,猪胆汁导之亦可。如因久病。虽多日不便,然因饮食久少,糟粕何从而得,日数虽多不甚后急,只须补理气血,中气一旺,自能健运,调摄饮食,新谷既充,自能推送旧谷,切不可通利,以致变生虚脱危症。阳结脉沉而数或促,阴结脉伏而迟或结。老人虚人脉雀啄者,不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方脉燥结合参(附肠交)《冯氏锦囊秘录》
  2. 方脉噎塞痞闷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3. 方脉燥门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4. 方脉噎膈翻胃关格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5. 方脉痔漏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6. 方脉腰痛合参(附肾着)《冯氏锦囊秘录》
  7. 方脉中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8. 方脉阳痿《冯氏锦囊秘录》
  9. 方脉肿胀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0. 方脉胸胁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1. 方脉转筋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2. 方脉心脾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3. 方脉自汗盗汗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4. 方脉泄泻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5. 方脉足病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6. 方脉哮症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7. 方牧夫兄尊堂寒湿内伏加感外邪《程杏轩医案》
  18. 方脉小便不通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19. 方镊子《中医词典》
  20. 方脉小便不禁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1. 方女慢惊《程杏轩医案》
  22. 方脉痫病合参(附论颤振螈)《冯氏锦囊秘录》
  23. 方仁渊《中医词典》
  24. 方脉胃风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5. 方如川《中医词典》
  26. 方脉痿证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7. 方如化《中医词典》
  28. 方脉吞酸嗳气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9. 方上《中医名词词典》
  30. 方脉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31. 方上《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