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利蛔虫及蛔厥狐惑疳蚀走马疳赤白口疮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痘后而吐利蛔者,此热毒入里,其虫为热所蒸而出,热在胃即吐蛔,热在肠即利蛔,利者黄芩汤,加桃仁艾叶;吐者,黄芩半夏汤,加乌梅川椒。更有素不吐利。

若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者,此因胃虚已久,虫无所食,故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也。若吐蛔而手足厥冷者,是为蛔厥,并宜理中汤,加乌梅、川椒主之、切不可投以史君,槟榔之类。虫未伤而入先困也。更有虽不吐利而内蚀脏腑,乃为狐惑之症,其人好睡,嘿嘿不欲食,如上唇有疮,则虫蚀其肛,下唇有疮,则虫蚀其脏,其声哑嘎,上下不安,故名狐惑。亦因水谷久虚,虫无所食,故内蚀脏腑及肛而外见唇口也。此候最恶,麻疹后成者尤多,治宜化慝丸主之。如便结者。则以桃仁承气汤加槐子利之。若至唇落鼻崩,牙脱失声者,不治。更有只于牙齿龈肉溃烂者,此因痘 脱去,痰水浸溃,为疳蚀疮也,宜用绵茧散敷之。若气臭而血出者,此又名为走马疳疮,是由热在阳明也,宜内用黄连解毒汤,外敷马鸣散。若至唇肿而浮,穿鼻破颊,溃喉腐肉,饮食不下者,不治。凡口唇生疮而赤者,名曰赤口疮,热在心脾二经也。白者,名曰白口疮,又名鹅口疮,热在心肺二经也。并用洗心散服之。大便秘者,并用四顺饮利之。然有脉微无力,脾元中气虚寒,不能按纳下焦。阴火上浮而为口疮者,宜服附子理中汤即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吐利蛔虫及蛔厥狐惑疳蚀走马疳赤白口疮《冯氏锦囊秘录》
  2. 吐利烦躁四逆《医学读书记》
  3. 吐利津液少《幼幼新书》
  4. 吐利并作下滞里急后重脱肛《麻科活人全书》
  5. 吐利心腹痛《幼幼新书》
  6. 吐利《伤寒指掌》
  7. 吐利续法《医学纲目》
  8. 吐利《伤寒指掌》
  9. 吐痢《证治准绳·类方》
  10. 吐利《证治准绳·杂病》
  11. 吐痢候《诸病源候论》
  12. 吐利《证治准绳·幼科》
  13. 吐绿水《中医词典》
  14. 吐利《幼幼新书》
  15. 吐沫不乳《奇效简便良方》
  16. 吐利《医学纲目》
  17. 吐纳《中医词典》
  18. 吐利《医学纲目》
  19. 吐逆《幼幼新书》
  20. 吐利《中医词典》
  21. 吐逆《证治准绳·幼科》
  22. 吐利《伤寒说意》
  23. 吐逆歌《伤寒百证歌》
  24. 吐咳血《医述》
  25. 吐脓《血证论》
  26. 吐解《儿科萃精》
  27. 吐脓血《中医词典》
  28. 吐蛔泻蛔痧《痧胀玉衡》
  29. 吐脓血血痰,咳嗽嗽血《药症忌宜》
  30. 吐蛔痧《中医词典》
  31. 吐弄舌《中医名词词典》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