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慢惊风(附暑风)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慢惊者,阴症也。夫心以神为主,神以阳为用,有因久吐泻,有因暴洞泻,脾胃虚弱,亡阳而成者;有因急惊过用寒冷,以致阳亏阴盛,心神镇坠而成者;有因伤寒下早,表邪未去,元气已虚,致风邪伏内,痰壅气塞而成者;有因久嗽不已,肺气受伤,肝木无制而成者。凡脉沉细迟缓,其纹色赤而微带青紫,伸来缩去,于风关者,稍轻。于气关者,为重。其候手足必冷,口鼻气出亦冷,十指开撒,手足螈 ,昏睡露睛,涎鸣微喘,腮间现纹紫赤,眉间唇间青黯,惊跳搐搦,虚热住来,然症属阴。治宜详察,如果无阳症,须速生胃回阳,于温暖剂中少加截风化痰,疏通顺气,镇心定魄,随候加减,便闭当使不闭,不可再轻迅攻,便泻当使不泻,仅可分利阴阳。若身热者,是虚热使然耳。如症原由急惊传变,手足热而果有阳症,不可过用温暖燥热之剂。盖小儿易虚易实,可图度用之,均平阴阳而已。若爪甲青黑者,主肝绝。目睛下陷,黑睛或无光力者,主肾绝。身额汗出如珠,不流者,是卫气已亡,心气欲绝。咬人是齿痒,主骨绝。

呕吐频频,泻遗无度,面色如土,喘急腹胀,班色紫黑,口秽唇坚,绕口青黑者,主脾胃绝。气急痰鸣,鼻管中黑,鱼口鸦声,主肺绝。舌黑,下便黑血,额颊深赤,如涂胭脂,主心绝。吹鼻不嚏,下药不得,口中有痰枯塞者,是五脏咸伤。囟肿囟陷,挖舌囊缩,啼哭无泪,眼下青纹,胃中作痛,四肢摊软,目闭失神,天柱骨倒,唇青眼红,脚心不知痛痒,咬齿摇头,拳禁胸高,心陷气喘,目睛红色,咬唇不休,赤脉上贯瞳神,风关纹色青黑,或至纯黑,直透命关,或纹射甲者,并皆不治。

又有冒暑而手足微搐,眼闭昏睡,身热头痛,面赤大渴,候与慢惊相似,此名暑风。须当解暑,不可妄投惊剂。

喻嘉言曰∶惊风一症,乃古人凿空妄谈。后之小儿,受其害者,不知千百亿兆。

盖小儿初生,阴气未足,性禀纯阳,惟阴不足,阳有余,故身内易至生热,热甚生痰,生风生惊,亦所恒有,乃以惊风命名,随有八候之目。然小儿腠理不密,更易感冒寒邪,寒邪中人,必先中太阳之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是以病则筋脉牵强,遂有抽掣搐搦,角弓反张,种种不通名目,妄用金石脑麝开关镇坠之药,引邪深入脏腑,千中千死。徒据八岁以前无伤寒之说,而立惊风一门,殊不知小儿不耐伤寒,故初传太阳一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病势已极,汤药妄投,危亡接踵、何由得至传经解散,故言小儿无伤寒也。小儿易于外感,故伤寒为独多,而世所妄称惊风者,即是也。是以小儿伤寒,要在三日内即愈为贵。若至传经,则无方以耐之矣。且伤寒门中,刚痉无汗,柔 有汗,小儿刚少,柔 多,世医见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便以慢惊为名,妄用参 术附,闭塞腠理,热邪不得外越,亦为大害,但此金石略差减耳。所以凡治小儿之热,切须审其本元虚实,察其外邪重轻,或阴或阳,或表或里,但当彻其外邪出表,不当固其入里也。

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而不用,从事东垣内伤为治,毫里千里,最宜详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慢惊风(附暑风)《冯氏锦囊秘录》
  2. 慢惊风 慢脾风《明医指掌》
  3. 慢惊风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4. 慢惊风《幼科推拿秘书》
  5. 慢惊概要《儿科要略》
  6. 慢惊风《幼科心法要诀》
  7. 慢惊夹热夹痰《儿科萃精》
  8. 慢惊风《儿科萃精》
  9. 慢惊夹痰《中医词典》
  10. 慢惊风《幼科释谜》
  11. 慢惊慢脾《陈氏幼科秘诀》
  12. 慢惊风《幼幼新书》
  13. 慢惊有三因《幼科发挥》
  14. 慢惊风《医宗金鉴》
  15. 慢临盆《竹林女科证治》
  16. 慢惊风《中医词典》
  17. 慢跑《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18. 慢惊风《止园医话》
  19. 慢脾《寿世保元》
  20. 慢惊风《景岳全书》
  21. 慢脾风《中医词典》
  22. 慢惊风《中医名词词典》
  23. 慢脾风《医宗金鉴》
  24. 慢惊第十六问《婴童百问》
  25. 慢脾风《冯氏锦囊秘录》
  26. 慢惊单方《慈幼便览》
  27. 慢脾风《幼幼新书》
  28. 慢惊《保幼新编》
  29. 慢脾风《证治准绳·幼科》
  30. 慢惊《小儿药证直诀》
  31. 慢脾风《幼科释谜》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