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联系合理性
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并可用生物学知识来加以解释,即言之有理。吸烟与肺癌联系的生物学解释至今尚未完全搞清,但有些事实已为人知,例如吸烟者支气管上皮组织有病理变化,发现吸烟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鳞状化有联系,进而又发现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鳞状癌变有关,而与肺部的腺癌无关,这些事实与病理学的发现相吻合。近来对肺癌因素的研究集中在能使多环芳烃进行代谢的酶 芳烃羟化酶AHH(arylhydrocarbon hydroxylase)方面,此酶能从肺脏的世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中分离到。多环芳烃经过此酶的作用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产物。其存在和量的多少是细胞对多环芳烃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此酶的活性力在各个个体间差异较大,且与遗传亦有关,故吸烟人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大小不一。亦有报道在香烟的烟雾及焦油里证实有苯并(a)芘、砷、一氧化碳等化学致癌物。亦有作者用犬作试验,采用气管插管法使犬吸入卷烟的烟雾,其后引起支气管原位癌或癌前病变。以上各种资料均阐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主要病因,言之有理。
综上述,病因探索程序大致如图32-2所示。
图32-2 联系与因果关系图
在研究因果联系时,首先要注意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上有无偏倚;样本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够大;观察组与对照组必须具有可比性。应尽量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防止产生人为的虚假联系及间接联系。因果联系是以成组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个别材料不能作为下结论的依据。与主观相逆的阴性结果不可忽视,应进一步调查研究。实验室阳性结果能大大进加强分析的论证。阴性结果不能作为否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证据。不可把动物试验的结果外推及人,但动物试验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极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因果联系的建立必须通过实践,多方面的检验与验证。

- 联系合理性《预防医学》
- 联系的一致性《预防医学》
- 联系强度《预防医学》
- 联系的时间顺序《预防医学》
- 联系特异性《预防医学》
- 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理学》
- 联想活路和联想迟缓《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药理学》
- 联想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联合瓣膜疾病《放射诊断学》
- 联珠论(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莲子猪肚《老年百病防治》
- 联珠症《中医词典》
- 莲子粥《食疗方》
- 联珠症《喉舌备要秘旨》
- 莲子粥《饮膳正要》
- 廉《中医名词词典》
- 莲子粥《保健药膳》
- 廉《中医词典》
- 莲子痔《中医词典》
- 廉姜《证类本草》
- 莲子心茶《食物疗法》
- 廉廉《中医词典》
- 莲子心《本草害利》
- 廉泉《中医词典》
- 莲子心《中药学》
- 廉泉《针灸学》
- 莲子清心饮《医方论》
- 廉泉(一名舌本)《针灸大成》
- 莲子清心茶《茶饮保健》
- 廉序《活幼心书》
《预防医学》
- 绪论
- 环境与健康
-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 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 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 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factor)
- 第二节 环境的卫生学特征
- 第三节 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 一、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
- 二、环境危害因素的类型与健康的关系
- 第四节 环境污染
- 第五节 环境污染防制措施原则
- 第二章 地方病防制
- 第一节 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地方病的流行特点
- 第一节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 第四节 碘缺乏病
- 第五节 地方性氟中毒
- 第三章 常见的环境污染性疾病防制
- 第一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
- 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 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三、中毒性肺水肿
- 四、预防的控制
- 第二节 窒息性气体中毒
- 一、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 二、毒理和临床表现
- 三、窒息的诊断
- 四、窒息的预防控制
- 第三节 铅中毒
- 第四节 苯中毒
- 第五节 汞中毒
- 第六节 农药中毒
- 第七节 生产性粉尘和硅肺
- 第四章 职业有关疾病防制
- 第一节 职业有害因素
- 第二节 职业有关疾病
- 第三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
-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 (一)生产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二)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
- (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 (四)实验室测试
-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附表4-1 职业病名单
- 第五章 食物中毒防制
-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 第四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 第五节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 常见疾病防制
- 第六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
-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 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二、传播途径(mode of transmission)
- (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二)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
- (三)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transmission)
- (四)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 (五)媒介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transmission)
- (六)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transmission)
- (七)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 (八)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transmission)
- 三、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 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infectious focus and epidemic process)
- 第二节 传染病防制与监测
- 第七章 心、脑血管疾病防制
- 第一节 冠心病的分布和危险因素
- 一、冠心病的分布
- 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第二节 脑卒中的分布和危险因素
- 一、脑卒中的分布
- 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 第三节 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
- 第八章 恶性肿瘤防制
-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
- 第九章 心身疾病防制
-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特点和发病趋势
- 第二节 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防制
- 第九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
- 第一节 医院获得性感染
- 一、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
- 二、院内感染的种类
- 三、污染途径
- 四、防制和监测
-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
- 第十一章 营养有关疾病防制
- 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
- 第十二章 卫生保健战略
- 第一节 全球卫生战略
- 第二节 我国卫生战略
- 第十三章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
- 第四节 医学教育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 第十四章 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内容
-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任务
-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促进的活动和过程,以改善、达到、维持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素质和社会和健康水平,主要任务是:
- 二、在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医务卫生工作者在群众中具有信仰优势,保健知识信息和技能优势,是义不容辞的健康教育指导者、咨询者和工作者。其主要作用有:
-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实施
- 第十五章 卫生标准与卫生立法
- 第一节 卫生标准
- 一、卫生标准的概念
- 二、卫生标准的要求
- 三、卫生标准的规定
- 四、我国现行卫生标准
- 第二节 卫生立法
- 附表15-1 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
- 一、1979年卫生部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
- 二、我国1983~1989年颁发的新增或修订的车间空气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
- 附表15-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 第十六章 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和步骤
-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 第二节 正态性检验
- 附表19-1 t值表
- 附表19-2 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上行:P=0.05,P=0.01)
- 附表19-3 Newman-Keuls检验用q界值表
- 附表19-4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对照表
- 第十七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
- 第十八章 计量数据分析(一)
- 第一节 集中趋势指标
- 第二节 离散趋势指标
- 第三节 正态分布和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 一、正态分布
- 二、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 三、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 附表18-1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 第十九章 计量数据分析
- 第一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 第二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 第三节 u检验和t检验
-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 三、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 (一)u检验 可用于两样本含量n1、n2、均足够大时,如均大于50或100。
- (二)t检验 可用于两样本含量n1、n2较小时,且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homoscedasticity)。若被检验的两样本方差相差较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需用t'检验。
- 四、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
- 第四节 方差分析
- 第五节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
- 第二十章 计数资料分析
- 第一节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
- 第四节 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率的估计
- 第五节 率的假设检验——正态近似法
- 第六节 x[SB]2[/SB]检验
- 第二十一章 秩和检验
- 第二十二章 相关回归分析
- 第二十三章 病例随访
- 第二十四章 人群健康状况评价
- 第一节 卫生统计基本指标
- 一、人口统计(demographic statistics)
- 二、疾病统计(morbidity statistics)
- 三、发育统计
- 第二节 统计指标的应用和健康评价
-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
-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 第五节 资料处理及分析
- 第六节 结果的解释
- 第二十六章 疾病的分布
- 第一节 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率
-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 三、现患率(prevalence rate)(亦称患病率)
- 四、病死率(fatality rate)
- 五、死亡率(mortality rate or death rate)
- 六、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
- 第二节 疾病的地区分布
- 第三节 疾病的时间分布
- 第四节 疾病的人群分布
- 第五节 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观察
- 第二十七章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
- 第二十八章 现况调查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 第三节 现况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 第五节 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第二十九章 病例对照研究
- 第一节 概念及结构模式
-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特点
- 第三节 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
-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一、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
- (二)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
- (三)错误分类的偏倚(misclassificationbias)
- (四)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
- 二、偏倚的控制
- 第六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 附表29-1 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 α=.05 1-β=0.09(单侧检验)
- 附表29-2 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 α=0.01 1-β=.90(单侧检验)
- 第三十章 定群研究
- 第一节 概念及设计原理
- 第二节 前瞻性定群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定群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第四节 回顾性定群研究
- 第五节 定群研究的优缺点
- 第三十一章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三节 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
- 第四节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 第五节 结果评价
- 附表31-1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单侧)
- 附表31-2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双侧)
- 附表31-3 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
- 附表31-4 质反应单向配对序结贯试验边界系数表
- 第三十二章 病因探索
- 第三十三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 第一节 诊断试验
- 第二节 筛检试验
- 实习一 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 实习二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 实习三 饮水消毒方法
- 实习四 食谱计算
- 实习五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
- 实习六 营养缺乏所致疾病的案例讨论
- 实习七 职业病案例讨论
- 实习八 统计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图表制备
- 实习九 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 实习十 t检验
- 实习十一 方差分析
- 实习十二 相对数和标准化
- 实习十三 x[SB]2[/SB]检验
- 实习十四 非参数统计
- 实习十五 相关回归分析
- 实习十六 疾病爆发调查
- 实习十七 吸烟与肺癌
-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