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境自争

《预防医学》书籍目录

指受污染环境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环境自净是运用环境因素自身的力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消除环境污染物,净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参见本章第四节环境污染)。

物理净化包括稀释、混合、湍流、扩散、凝聚、沉降、挥发、逸散。物理净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环境的物理条件(温度、流量、流速、风速、降水等)和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比重、形态、粒度等)。化学净化包括氧化还原、化合分解、吸附及中和等。环境的化学条件(酸碱度、氧化还原电势、温度、化学组分等)和污染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对化学净化也有很大影响。生物净化包括生物吸收、分解、降解和转化等,如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酚、氰并在体内转化为酚糖苷、氰糖苷;凤眼莲可吸收水体中的汞、镉、砷等污染物,其根系微生物可降解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球衣菌可分解酚、氰为二氧化碳和水;一般需氧微生物能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氨氮、磷等,而厌氧微生物则可把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硫化氢、硫醇、氨、二氧化碳等。通过生物吸收、分解和转化使污染物(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是生物净化的主要途径。此外尚有使有机物腐殖化(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合成成为腐殖质,此时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均已死灰)等。

环境自净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或条件的改变都会止中止自净甚或增加污染物的毒性。如大气污染物可通过扩散、稀释达到净化,而当逆温(inversion)(一般大气温度随高度递减,当在某一高度上温度随高度反而出现增加或不变时,这个现象称逆温)形成时,即阻碍空气的对流和湍流,低层的气体污染物、气溶粒子等均难以向上扩散,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在逆温层下,损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可增加阻塞性肺部疾患的死亡率。吸附和沉降对大气及水体污染物只能是暂时性的清除,在增大大气风速及水体流速情况下,仍可使污染物泛起,使吸附物质返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寄生虫污染水体后,一般可沉降到水底并逐渐死亡,而血吸虫、肺吸虫及姜片虫虫卵仍可在水体中继续孵化。一般情况下,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可使污染物质毒性降低,但也使污染物质毒性增加的,如无机汞在水体中经生物甲基化作用可转化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预防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预防医学》书籍目录
  1. 环境自争《预防医学》
  2. 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病理学》
  3. 环口黧(lí离)黑《中医词典》
  4. 环境与养生《中医养生学》
  5. 环磷酰胺《药理学》
  6. 环境与健康《预防医学》
  7. 环磷酰胺(癌得星,CTX)《医院药学》
  8.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畸形中的相互作用《组织学与胚胎学》
  9. 环逆《中医词典》
  10. 环境因素与先天畸形《组织学与胚胎学》
  11. 环杓侧肌《人体解剖学》
  12. 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确认《预防医学》
  13. 环杓后肌《人体解剖学》
  14. 环境污染的类型(表1-6)《预防医学》
  15. 环死《中医词典》
  16. 环境污染《预防医学》
  17. 环跳《针灸大成》
  18. 环境温度《生理学》
  19. 环跳《中医词典》
  20. 环境卫生《中国医学通史》
  21. 环跳《正骨心法要旨》
  22. 环境危害因素的类型与健康的关系《预防医学》
  23. 环跳《医宗金鉴》
  24. 环境监测《预防医学》
  25. 环跳《针灸学》
  26. 环境化学物《预防医学》
  27. 环跳骨脱出《中医词典》
  28. 环境感染《预防医学》
  29. 环跳疽《中医名词词典》
  30. 环境的要素《预防医学》
  31. 环跳疽门主方《疡医大全》

《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