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常值的规定

《预防医学》书籍目录

开展一项筛检试验时,为了判断某人可能“已患”或“未患”某病,须规定某项观察值正常与异常的界限,确定某项试验阳性和阴性标准,或谓应规定某项观察指标的正常值。

医学的正常值是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种种数据的波动范围。这些数据因人因时而异。在这里“正常人”的概念并不是指身体任何器官、组织形态和机能均属正常的人,而是未患欲筛检的疾病和未具备可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这样,有的学者提出提出以参考值(reference value)或参考值范围来代替正常值。

目前常用的确定正常参考值的方法有三种,分述如下:

(一)统计学方法

1.正态分布法在临床医学科研和文献中确定正常值范围时,常采用均数±2SD法,即正常人某项指标的95%均包括在此范围内,超出此范围的只有5%,认为这是非正常值。应当说明,只有筛检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呈正态分布时,采用这种确定正常值方法才是恰当的。实际上这是统计学界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应用较广。但此法的缺点是不少人群医学资料不呈正态分布,这样就不能用此法直接计算正常值。第二是此法人为地将任一人群的异常值均规定为5%,未免机械化和简单化。第三是有些数值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其意义却不同。如某些人的血压值虽均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处于上限者与下限者的临床意义不同。前者患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大于后者。

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有些疾病只要求确定正常值范围的上限或下限。如规定血清胆固醇的上限,低于此水平者判断为正常。又如测定肺活量时,事前要规定正常值范围的下限,超过此水平时为正常。但对血压来说,正常值的上限和下限均要规定,超出此范围均称异常。

2.百分位数法由于不少临床检验数据并不呈正态分布,所以可用此法来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此法的优点是在计算正常值范围时可不考虑测量数据的分布,计算简便、快速和易于掌握等。但首先它具有正诚分布法同样的缺点,第二采用此法获得的正常值并不是根据计算全部观察值而得出的,因而就不像正态分布法那样精确。第三采用本法确定正常值时误差较大,所以要求样本量较大。有人认为样本量超过120例时才能减少误差。

(二)根据筛检实际情况确定正常值范围

在临床工作中,常可发现正常人群的测理值与病例的测理值之间出现部分重叠现象,此时临床医师可以权衡误诊、漏诊的比例以及疾病的后果,将正常值的界限确定的在重叠部分的某处。

(三)根据疾病预后的严重性确定正常值范围

有时,人体某一特征的观察值呀生理、生化指标拉测理值虽在正范围之内,临床上还未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但却有可能患严重的疾病。此时若给予治疗,预后可获得明显改善。这样从预后来说,这个观察值已超出正常值范围。例如一位50岁健康男性的收缩kPa(150mmHg),该人也未表现出有关高血压的症状和体征,这是常见的事。但人群观察结果表明这些人患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较同年龄组血压水平较低者高两倍。这时血压似应规定的20kPa之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预防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预防医学》书籍目录
  1. 正常值的规定《预防医学》
  2. 正常月经《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3. 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的意义《预防医学》
  4. 正常与异常《流行病学》
  5. 正常值范围的估计《医学统计学》
  6. 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遗传控制《医学遗传学基础》
  7. 正常值范围的意义《医学统计学》
  8.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放射诊断学》
  9. 正常值范围估计《预防医学》
  10. 正常心肌电生理《药理学》
  11. 正常止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12.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物理诊断学》
  13. 正常组织和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放射诊断学》
  14. 正常细胞是怎样转变成癌细胞的《免疫与健康》
  15. 正当流感高发时《免疫与健康》
  16. 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临床基础检验学》
  17. 正道旁门辨《达摩洗髓易筋经》
  18.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常见病自测》
  19.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0. 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基础护理学》
  21. 正对口疔《中医词典》
  22. 正常妊娠《妇产科学》
  23. 正额《张氏医通》
  24. 正常人、裂脑人和半脑人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医学心理学》
  25. 正风《中医词典》
  26. 正常平衡的调节《病理生理学》
  27. 正奉上太医《中医词典》
  28. 正常凝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29. 正副夹缚法《中医词典》
  30. 正常脉象《中医诊断学》
  31. 正骨《中医名词词典》